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
坐见浣纱人,红颜照秋水。

作品评述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是明代李攀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池亭中观赏景色时的情景,并以此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
坐见浣纱人,红颜照秋水。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在登宗秀才茂登池亭中的观景体验。首句“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描绘了诗人透过窗户看见一艘采莲的船,夕阳下菱角泛起涟漪的美景。第二句“坐见浣纱人,红颜照秋水”描述了作者坐在池亭中,看见一个正在洗涤纱布的女子,她的美丽面容映照在秋水之中。整首诗通过描绘美景和美人,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细腻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作者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池亭中的景物和人物形象具象化,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诗人目睹的美景和美人的魅力。夕阳下的菱角泛起涟漪,倒映出红颜的容颜,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的共鸣。

此外,诗中的“寄”字表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片美景和美人之中,抒发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的文学成就

  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

  李攀龙诗文,由其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沧溟先生集》,其后屡有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所写《拟古诗》,临摹过甚,受人指摘。

  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他所著的《答冯通书》就提到:“秦汉以后无文矣”。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语近情深,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李攀龙的生平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18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嘉靖十九年(1540),攀龙取乡试第二名,3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3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不能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官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著,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李按察攀龙》)。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隆庆改元(1567),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军将,表现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4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遂卧病不起,第二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9月18日)暴疾而卒,终年58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后人在其少年读书处趵突泉上建白雪楼,以寄托对诗人的追念之情。楼渐荒废,至解放初拆除。1996年又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建成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

诗词推荐

不思粉黛学倾城,心对冰壶贮月明。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床头明镜春容减,桑下黄金秋叶轻。守静不因时物感,西风荒草自蛩声。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平生操立有天知,何事谋身与志违。上国献诗还不遇,故园经乱又空归。山城欲暮人烟敛,江月初寒钓艇归。且把风寒作闲事,懒能和泪拜庭闱。

寻常不召犹相造,况是今朝得指挥。

自古才高每恨浮,伟人要是出中州。即今未必无房魏,埋没胡沙死即休。

雨晴江馆柳依依,握手那堪此别离。独鹤孤琴随远旆,红亭绿酒惜分岐。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后夜定知相忆处,东风回首不胜悲。

门掩虚堂阴窈窈,风摇枯竹冷萧萧。邱虚余意谁相问,丰沛英魂我欲招。野老无知惟卜岁,神巫何事苦吹箫。人归里社黄云暮,只有哀蝉伴寂寥。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

一夜春光绽绛囊,碧油枝上昼煌煌。风匀只似调红露,日暖唯忧化赤霜。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阳。不知桂树知情否,无限同游阻陆郎。

灵官行雨鳞幢湿,雷吼黑风吹水立。英雄不奈剑花寒。然犀夜午鱼龙泣。雪浪掀天箭能急,紫茸投箠胡星失。吴宫酒醒岸花愁,不是龙骧勇无敌。

桑麻夹道蔽行人,桃李随风旋作尘。煜煜红灯迎妇担,冬冬画鼓祭蚕神。

官无大小各分忧,可但专为七尺谋。说着此身便非是,寄声多谢薛嘉州。

说尽山寒未识寒,此间寒不是人间。岩崖泉冻琉璃涧,冰雪云封翡翠山。一檐衣裳都著尽,两边窗子更深关。耸肩缩颈仍呵手,无策能温两脚顽。

末俗事浮竞,夫君志不移。至诚闾里化,纯孝冕旒知。恬养方安命,骞腾未济时。一朝埋玉树,空使万人悲。

鸟雀虽微物,颇知庇其身。育雏并庭宇,用意盖即人。即人亦何为,吞噬防暮晨。巢空傥不救,岂曰近乎仁。

亭亭梁木遽然倾,吾里诸生失典型。已向东维次箕宿,定知南斗厌文星。书盈故箧墨犹湿,影挂虚堂灯自青。忍听咿呜哀挽罢,一川东去杳冥冥。

松盖筠幢护石门,净居尘间此间分。不须更觅南行路,已向高峰见德云。

仲秋谷方登,螟生忽告饥。艰难冀一饱,俯仰事已非。贷粮助耕耘,客主更相依。一旦忽如此,欲语涕屡挥。共歛螟之余,存者牛毛稀。吾儿废书出,辛苦幸庶几。夜半闻具舟,怜汝露湿衣;既夕不能食,念汝戴星归。手持一杯酒,老意不可违。秫瘦酒味薄,食少鸡不肥。颇闻吴中熟,多稼

花落风初定。倚危阑、衷情欲诉,踌躇不忍。把酒问春无语,吹落游尘怎任。待泪雨、红妆蔫尽。不道燕衔春将去,误啼鹃、唤起年年恨。芳草路,人愁甚。浮生一梦黄粱枕。且不妨、狂歌醉舞,尘谈挥柄。金谷平泉俱尘土,谁是当年豪胜。但五柳、依然陶令。千古兴亡东流水,望孤鸿、没

流年衮衮拥头浪,萧骚白发三千丈。人生劳禄底须多,何嗟及矣负米养。沧溟不禁尾水汇,养素略窥道家说。庶几真一复保全,可以众言强分裂。瀛洲醉挥碧霞杯,集云峰前偶此来。吏筘凫散铃索静,怪有飞佩锵琼瑰。紫霄洞经曾熟读,归来烟霞光绕冠服。嵯峨千仞狮子峰,寒棲旋营数间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