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江上同舟诗满箧,
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
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
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
车马敲门定不应。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的作品,表达了对兄弟之情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苏轼在诗中回顾了与苏辙一起度过的时光,以及自己的官场生涯和友情之重要。

赏析:
这首诗词以九月二十日微雪为背景,通过回忆和思考,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深深怀念。下面对每一节的赏析进行解读:

第一节描述了苏轼和苏辙在同一船上创作诗词的情景,苏轼写满了满满一箧的诗作。这里通过江上同舟的情景,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创作热情。

第二节以郑西分马为象征,表达了苏轼对苏辙早逝的悲痛之情。分马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事,意味着离别和伤感。苏轼的泪水流淌,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第三节提到苏轼未能实现报国之志,感到惭愧自己的剑和书未能成就功业。这里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失望和自责。

第四节表达了苏轼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怀念与友朋共度的时光,同时也畏惧离别和分别。

第五节以官舍度秋和岁晚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不可逆转。苏轼感到惊讶岁月已经晚了,而自己的官职和荣耀已经远去。

第六节是在寺楼中看到雪的景象,这里雪象征着岁月的变迁和冷漠,苏轼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友情的真实性。

最后一节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怀念和思念,他知道苏辙现在在东窗下读易经,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车马敲门已经不会有回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兄弟之间永远的隔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个人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兄弟之情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生涯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视水利,敬谒祠下,少道目前之胜慨。从行者,前岚州知州平晋尹魏章,书吏王中千,中权秉中伯庸,簿尉史彦英。金石萃编补正卷三

波凉鱼初浮,露下蝉罢警。胡床俯前池,妙意吾已领。主人绝俗姿,此地背尘境。霜华耿玉宇,璇汉转金饼。桂娥不无情,与客闲弄影。红妆拥千盖,环坐珠秀整。盘珍供剥芡,水厄停煮茗。清谭略迳庭,快若客酲醒。不辞仆频更,颇觉夜弥永。明朝雨一尺,重约追霁景。但恐闲麈尾,鼓吹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下来。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别去招提恰十霜,几番梦到五峰堂。有怀此地同僧夏,对佛閒烧结愿香。

景寂有玄味,韵高无俗情。他山冰雪解,此水波澜生。影重验花密,滴稀知酒清。忙人常扰扰,安得心和平。

罘罳凉月午阴移,漠漠重帘怨阿螭。竹泫啼红犹染泪,藕分纤碧尚牵丝。题封欲寄金条脱,收子休弹玉局棋。惆怅章台南畔柳,何人折尽最长枝。

冽冽天北风,仰视寒云繁。蛰虫亦坯户,子独在丘原。路人指此堰,啧啧相与言。堙废将百年,故道今岂存。旁有蒋子池,沮洳无根源。耕者病夏畦,拥耒涕潺湲。念子不惮劳,塞茅手自掀。忽报故道出,万锸如雷喧。堰成争来观,矗若千丈垣。少壮始从仕,功绩已可论。他时当不朽。名配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昔年淮海未,邂逅安期生。记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区中缘未断,方外道难成。一落世间网,五十换嘉平。夜参半不寝,披衣涕纵横。誓当反初服,仍先谢诸彭。曦发阳之阿,餔餟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琅函纪前绩,金薄鍚嘉名。耿光洞寥廓,不借

软红尘土没东华,未若为农乐叵涯。耕陇一犁欣已足,生春六夜喜非赊。顿回茧馆柔桑绿,渐落峒山细麦花。惟觉空阶听更爽,斋居无睡转河车。

泥泥水水一年农,收拾将来碓下舂。炊软香分千钵饭,肚皮参饱放颓慵。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亭这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满望枝柯千载茂,可怜刀斧一齐抛。窗前不睹龙蛇影,耳畔无闻风雨号。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

素玉朝来有好怀。一枝梅粉照人开。晴云欲向怀中起,春色先从脸上来。深院落,小楼台。玉盘香篆看徘徊。须知月色撩人恨,数夜春寒不下阶。

草草征夫往月归,今来墓下一沾衣。百年土穴何须共,三载秋坟且汝违。树木有生还自长,草根无泪不能肥。泱泱河水东城暮,伫与何人守落晖?

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忽背雕戎役,旋瞻获宝祠。蜀城余出守,吴岳尔归思。欢惬更伤此,眷殷殊念兹。扬麾北林径,跂石南涧湄。中作壶觞饯,回添道路悲。数花临磴日,百草覆田时。有美同人意,无为行子辞。酣歌拔剑起,毋是答恩私。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应是薄刑。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俗有十八娘荔支。)

夫子说天地,若与灵龟言。幽幽人不知,一一予所敦。秋月吐白夜,凉风韵清源。旁通忽已远,神感寂不喧。一悟袪万结,夕怀倾朝烦。旅輈无停波,别马嘶去辕。殷勤荒草士,会有知己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