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高翥的《秋日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dú kè piāo rán wù wài yóu ,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zǒng yí qi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江南:(名)①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及浙江北部。②泛指长江以南:~风光。
物外:物外wùwài世外;世俗之外飘然物外。
飘然:(形)轻盈飘摇的样子:浮云~而过。
南江:古以南江﹑北江﹑中江为三江。南江即今吴淞江。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原诗
独客飘然物外游,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