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翻译及注释

翻译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
(1)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3)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其地不名一处。
(4)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尘寰(huán):尘世。
(6)溃:洪水旁决日溃。
(7)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8)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9)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10)杳(yǎo):此指高远。
(11)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12)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13)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14)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5)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6)挝(zhuā):敲击。
(17)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赏析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鉴赏

  这是一首赋写三门峡雄险气势的词篇。在历史上,三门峡以其奇伟险壮而名世,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赋诗为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制。元氏此作,笔力雄放,气势纵横,想象丰富,实为历代咏三门峡作品中难得的名篇。

  起首一句,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就视觉而言,诗人眼中的黄河水当是由远至近,从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飞泻而下;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给人心理上造成强烈的震荡,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在“黄河九天上”之后,又紧接以“人鬼瞰重关”一句,是说河水俯瞰着人鬼重关。由仰视而俯瞰,由远而及近,物象也由模糊而趋具体。这两句把黄河水收束到三门峡中,使景物落到实处;虽未见一“险”字,但已险象环生。由于有了这两句交代,“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也就水到渠成。河流落差极大,峡水极深,关隘重重,必然造成世所罕见的奇观,自然会有长风高浪,一定形成“怒卷”之势。而在长风巨浪下,水花四溅,水汽氤氲,使得本来给人以温暖的日光也显得寒气森森。这不仅仅是诗人的感觉,也的确是天设地造的自然奇观。以上四句,诗人挥如椽巨笔,挟风带浪,创造了一种雄奇而迷人的境界,极现一个“险”字。至此,诗人仍觉意犹未尽,又连用两个比喻:“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吕梁山,在今山西省离石县东北,山势奇险,是晋西高原的骨干。《列子·黄帝》篇云:“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三门峡距吕梁山较近,其险峻处相类。如果说这是诗人就近取譬的话,那么用钱塘江八月来潮时的雄壮气势来比三门峡水流之急,则为远喻。此二景,一北一南,皆以雄奇名世,用来比喻三门峡,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再加冠以“峻”、“壮”二字,来明言三门峡之奇险壮阔,可谓淋漓尽致。这两句贴切的比喻,既丰富了全词的内容,又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驰骋想象的艺术洞天。接着,词人又收以“直下洗尘寰”一句,则更加突出了黄河水的凌空直下,具有冲洗整个人世间的豪壮气概。“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前句仍接前面所蓄之势,言黄河水势之大,笔势奇横;后句却一顿而转,写三门峡中砥柱山之稳,笔锋骤敛。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由开篇而来的脱缰野马般的气势,顿然收住,闲和平稳。

  下阕笔势虽由敛而舒,但基调却由豪壮激荡变为郁勃不平。“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紧接上阕末尾“依旧一峰闲”而来,写砥柱山上除了鸟儿在上面筑巢,天鹅从那里飞过外,从来人迹罕至,难以攀登。一“仰”字,既抬起气势,又转移视角。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以下,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这两句是表达人世间要这等险要之地也没有什么派上用场,自古以来,无非是为作怪的鬼神提供场所罢了。“不用燃犀下照,未必做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前两句分别用了两个典故。“燃犀下照”,指《晋书·温峤传》所载,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复灭,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指洞察奸邪。“佽飞”,是汉武帝时官名,掌管弋射鸟兽,这里取其轻疾善射之意。在诗人看来,燃犀洞察妖物的温峤也好,轻疾善射的做飞也好,都用不着。因为,他们都未必能挽狂澜于既倒。那么,能“力障狂澜”就只有那岿然不动的砥柱山。“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则又说,只有那漫游江海的骑鲸豪客,才能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峡水。笔酣墨饱,纵抒豪情。

  此词纯以气势胜。上片多写景,下片多抒情、议论。但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又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峡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诗词推荐

韩厥戮赵仆,不以私害公。后人援此义,往往为逄蒙。曲逆不背本,事主可移忠。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容。

黄河

分辉殊喜得窗宽,彻骨凝魂未可干。隘巷如妨天远大,繁灯不顾月高寒。借谁亭馆相携赏,胜我舟车独对看。一叹夜阑宁秉烛,免因圆缺惹愁欢。

黄河

八表云昏气候偏,秋霖成泽市乘舡。平舟老子閒无事,看尽熙丰佑圣年。

黄河

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风惊烽易灭,沙暗马难前。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

黄河

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巉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濛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黄河

世变古来有,人才时岂无。已移甄井玺,犹握酿泉符。寿及周三老,名成汉八厨。彼哉武断者,盗起欲全躯。

黄河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黄河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黄河

林梢听布谷。郭外舒怀仍快目。平田浩荡,氵虢々泉鸣暗谷。香稻吐芒针棘细,秀麦摇风波浪绿。山童野老,意亲情熟。我待休官弃禄。屏迹幽闲安退缩。渭川千亩修篁,巑巑绀玉。顾盼滩流萦八节,呼吸湖光穿九曲。贪求自乐,尽忘尘俗。

黄河

绣槛临沧渚,牙樯插暮沙。浦云沉断雁,江雨入昏鸦。野旷天何近,春寒岁未华。来朝风一席,随处且浮家。

黄河

云涛霜巘正峥嵘,梦里清游觉尚惊。师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频寄老书生。

黄河

久撄末俗喧,脱就绿野静。方随巾屦便,那暇宾客命。林红落春衰,草绿争夏盛。时从老农语,久伫行子听。谓言劳苦後,各以闲暇庆。时逢瓶盎酒,亦有肴核称。喧嘲忽无次,歌唱仍相咏。酒阑纷起坐,白发忽两凭。儿乘旁树嬉,牛卧前篱瞑。予方困俗累,爱此近天性。何当从之归,买舍

黄河

甲戌家声仅有传,等闲膏泽下云天。苦无事业荣宗党,强把忠勤了岁年。往事纷纭几折解,后来奔轶要加鞭。得时自古无淹速,却与亨涂作寿仙。

黄河

菊老东篱人病酒,西风黄叶满荒田。不知今日登高兴,何似虚堂听水眠。

黄河

逍遥堂後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黄河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黄河

一山秋色同谁看,又复相寻出郭来。邻笔种成高碍月,井泉汲少近生苔。忽惊寒事砧初动,不辨晨光户尽开。君爱苦吟吾喜听,世人谁更重清才。

黄河

故里登高接隽游,即今不计几番秋。一樽尚与菊花醉,胄事不禁江水流。薄命虽多死闾巷,逢时亦有至公侯。若论耄岁朱颜在,穷达皆当输一筹。

黄河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苍茫葭菼外,云水与昭丘。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黄河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黄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