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杂感(其三)》
拼音和注音
wèi xìng běn báo liè , liáo lè zài shī sh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为性本薄劣,聊乐在诗书。
稍与古人近,顿觉世人疏。
饱饭藉高卧,忽起临前除。
隐隐带西山,历历薄吾庐。
百里距非迩,爽气时吞嘘。
出门复入门,举足愁尘污。
以兹欣散秩,牢落扬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