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作品评述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春日途经野塘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乱世的悲凉和失望之情。

诗中描述诗人在异乡途中见到落梅,这是一种凋零的花朵,象征着失落和悲伤。然而这个野塘春日却是晴暖宜人,独自徜徉其中的诗人感到十分孤独和迷茫。

诗人观察到船冲水自由自在地游动,而飞鸟则飞过一段路程后停下来住宿,仿佛是受到了外界的约束。诗人在这种景象下,对自身的境遇进行了思考,感叹人世间旧时的游乐似乎已经消失,新时代则充满了悲哀。

最后两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诗人以朝市的景象来暗喻当时的乱世,朝市成为一片废墟,象征着文化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诗人眼见这个景象,悟出了昆明(古时指云南地区)已经沦为一片废墟的真相。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对乱世的失望和对局势的忧心,表达了一种悲愤的情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现实相结合,既传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又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首诗也代表了韩偓在唐代文人学士中的风格,注重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诗词推荐

袁曹相与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当时惟有管宁是,谩对黄河叹此心。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尽日卷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庭雪初消月半钩,轻漪月色共相流。玉人斜倚寒无那,两点春山日日愁。

负薪行唱路迢迢。几朵梅花担上挑。风正紧,雪初飘。曲中犹自忆前

微光动海门,色界一层新。玄雾横金阙,丹英吐玉津。长疑浴日处,上有饮霞人。顷刻晨烟合,纷纷乱野尘。

阅世真难记,如公自不忘。其于书太简,正以懒相妨。

淳清育物,瑞木成文。元气陶治,非烟人氛。玄贶昭格,至和所熏。登歌裸献,肸乡如闻。

春霁江山似画图,醉垂鞭袂出康衢。猖狂乱打貔貅鼓,懒慢迟修鸳鹭书。老色渐来欺鬓发,闲情将欲傲簪裾。苔钱遍地知多少,买得花枝不落无。

忽惊西江侣,共作南宫郎。宿昔芝兰室,今兹鸳鹭行。子猷美风味,左户推公器。含毫白雪飞,出匣青萍利。子云尝燕居,作赋似相如。闲成考课奏,别贡贤良书。子玉谅贞实,持刑慎丹笔。秋天鸿鹄姿,晚岁松筠质。伊予诚薄才,何幸复趋陪。偶来尘右掖,空此忆中台。时节东流驶,悲欢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雨过园林,触处落红凝绿。正桑叶、齐如沃。娇羞只恐人偷目。背立墙阴,慢展纤纤玉。听鸠啼几声,耳边相促。念蚕饥、四眠初熟。劝路旁、立马莫踟躇,是那里唱道秋胡曲。

香火寻幽寺,麾幢度广川。坞深斜透日,溪涸细流泉。玉料新炊饭,金花侧布田。归途动诗兴,健笔写江天。

自从顿悟了无生,动寂无非共佛行。人问正因无可表,扬眉之外更无能。

晚风斜日折梅花。楼外卷残霞。领略一城春气,华灯十万人家。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月下随车。道个小来脚定,那人笑隔笼妙。

渌水微风爽气新,重重楼榭接花津。葡萄叶暗宜留客,杨柳条疏好望人。

月从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献寿上公先入阁,书云太史亦登台。惟应闲杀明农叟,起晏柴门晓未开。

何事犹屯水与雷,夜看云汉叹昭回。五龙一日齐行雨,且莫嫌他欠早来。

花柳千家郭外村,老夫官屋近荒园。晴林渺渺浮云气,细草油油叠浪痕。川上画船争载酒,烟中长笛自销魂。暮年况复追游倦,落日泥墙独闭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