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诸公从狩龙山因登牛首山访佛窟寺胡学士有诗是日仆以病不及行想像佳游辄用次韵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qīng yè cháo yīn fān bèi yè , cháng shí yún qì hù jiā sh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云气:稀薄游动的云。
袈裟: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清夜:(名)寂静的深夜:~扪心(形容反省)。
常时:固定的时间。平时。时常,常常。
潮音:潮水的声音。亦指僧众诵经之声。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寺外幽岩石径斜,岩中开士似丹霞。
心涵水月空诸法,坐对寒崖落一花。
清夜潮音翻贝叶,常时云气护袈裟。
匆匆遥望知难觅,归骑联翩拥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