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乌栖曲二首》是唐代刘方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蛾眉曼脸倾城国,
鸣环动佩新相识。
银汉斜临白玉堂,
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
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
感郎中夜度潇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蛾眉和娇美的脸庞使整个国家都为之倾倒。她佩戴的玉环发出清脆的声音,引起了新的相识。银河斜照在白玉堂上,芙蓉帘遮挡住了灯光。艳丽的画船系在两艘装饰华丽的船桨上,芙蓉花盛开在莲叶之间。门前的月色映照在横塘上,让人感受到了夜晚郎中(指作者自己)沿着湘江度过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景象,通过对她容貌和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她的娇美和吸引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用"银汉斜临白玉堂"形容女子所在的地方,表达了她的高贵和光彩。同时,通过芙蓉行障、画舸双艚等描写,增添了诗词的华丽气息。最后两句描述了门前的景色,将月色映照在横塘上,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夜间沿着湘江行船的情景,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唐代诗词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作者介绍
刘方平的介绍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传闻
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动漫产业也常以刘方平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真可谓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
家庭
其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是因为他早期的生活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长子刘眉,次子刘含,老幺刘霜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令人惋惜的他们的诗都失传,以至后人无法瞻仰其才华。
其妻许氏,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在当时女子里才华横溢,但是丑闻连连,曾与寺里僧人有过奸情,刘方平离家四处游玩,便不问家里情况。以至于许氏愈加放肆,最后在偷会情人时跌在雪地里死去了。(选自《古今野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