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送友人流西凉》
拼音和注音
fèng lín guān lù yuǎn yōu yōu , chóu chàng xíng rén guò shǎn zhō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行人:(名)在路上走的人。
惆怅:(形)失意,伤感:无限~。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凤林:凤凰所居之处。借指仙境。树林的美称。地名。在今甘肃省临夏县南。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凤林关路远悠悠,惆怅行人过陕州。
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秋。
玉门壁垒行应遍,白苇黄榆梦亦愁。
江海同人今已尽,南冠何事到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