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
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作品评述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生还粗胜虞,
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
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
疾病送灾余。
赖有萧夫子,
幽怀得少摅。

心闲诗自放,
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
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
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
应无愤可摅。

中文译文:
生还粗胜虞,
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
平生误信书。

生命的延续胜过了尊贤重士的意义,
早早地退隐并不如宽宏大度。
临死之际才开始接触到道义真谛,
平生以来一直被蒙蔽于虚妄的文字。

风浪惊动夜半,
疾病送来灾难的残余。
幸亏有了萧夫子(指萧时中),
他的深思熟虑让我心灵得到些许安慰。

心境宁静,自由地写作诗篇,
笔迹虽然老旧,语言却流畅而自由。
赠给我的诗篇都是强烈有力的韵脚,
我知道你读到了与众不同的书籍。

滔滔沮老是虚伪的,
绰绰孟生(指孟子)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对于这一切,我只能苦笑,
应该没有什么怨愤可以排遣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可以看作是苏轼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反思和表达。首先,他表达了自己在生死边缘的时刻,才开始真正领悟到道义的意义,意味着他之前一直被虚妄的文字所迷惑。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于自己早年追求功名利禄的经历的反思,认识到了功名利禄的虚妄和无常。

其次,他提到自己遭受的疾病和灾难,但也感激有萧时中这位朋友的存在,称赞他的思想和见识给了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这可能反映了苏轼对于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在逆境中找到支持和安慰的重要性。

而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在心境宁静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写作诗篇的愉悦感受,虽然他的笔迹愈发老旧,但语言却依然流畅而自由。他赞扬了赠诗给他的人的韵脚和才华,认为他们读到了与众不同的书籍,这可能是对于那些对他的诗词有所赏识的人的赞美和感谢。

最后,苏轼以幽默的口吻提到了滔滔沮老和绰绰孟生(指孟子)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他认为沮老是虚伪的,而孟生则是真实有才华的人。苏轼苦笑着说,面对这一切,他已经没有怨愤可以排遣了,暗示了他对人生的看淡和豁达。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反思,表达了苏轼对功名利禄虚妄性的认识,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自由写作和赏识的感激之情。他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虚伪和真实的对比,并展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有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于生死、友情、自由和真实等主题的探讨,这首诗词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让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耕桑战伐饱曾经,庙毁村荒不乞灵。尚有君王盘马迹,至今草木不能青。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清质悠悠素彩融,长川迥陆合为空。佳人甚近山城闭,夏夜相望水镜中。

旧狎悬流度石梁,今来涧曲履微霜。铁桥深锁蛟龙睡,不放诸天出上方。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忆在袁州见,曾遗满纸诗。临川得再面,近作重相贻。我老已成退,君才真尔奇。纵能连日语,宁慰积年思。

寒更催欲尽,曙色转鸡吭。鸣雁背晓斗,清笳吟宿霜。空山岁华晚,故园归梦长。晨起临清镜,悲嗟发已苍。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若人无仙骨,芝朮徒烦食。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严陵情性是真狂,抵触三公傲帝王。不怕旧交嗔僭越,唤他侯霸作君房。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谁作招寻侣,清斋宿紫阳。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稻头的皪粘朝露,步入明珠翠纲中。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问今何日,旧也曾尾,东风鹓鹭。回首念,家山桃李,归去来兮闻早赋。梦境里、尽何妨疏散,时趁莺晴信步。是则是、清闲自好,一点心犹怀古。记得平世痴儿女。自灯宵、游了三五。还次第、湖边去也,寒食清明炊未住。是处处、是丹青图画,随意狂歌醉舞。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

从来甚爱水云居,投老安闲且自如。瀹茗焚香方外友,白灰红火养丹炉。

先朝神武力开边,画断封疆四五千。前望陇山屯剑戟,后凭巫峡锁烽烟。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春天。

小队停钲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平尽群蛮方易镇,此事多应有数。奈自古、功成人妒。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千载下,竞谁与。诗中带得西山雨。指天台、雁荡归欤,寿乡深处。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笑痴呆、纷纷儿女。多少人间不平事,有皇天、

今年岁暮无风雪,尘土肺肝生客热。经旬止酒卧空斋,吴蟹秦酥不容设。日忧疾疫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浓霜薄霰不可得,太息何时见三白!老夫壮气横九州,坐想提兵西海头,万骑吹笳行雪野,玉花乱点黑貂裘。

林深叶密绿阴繁,荷渐生芽蒲有根。心事嗟跎过岁月,故人落寞共乾坤。舟行蓴菜水云浦,路入杨梅烟雨村。何日扣门寻子去,一樽聊对话黄昏。

於穆苍灵运,元化无始终。垂象炳躔逡,积闰成岁功。茫茫万古余,坐致理则同。清台窥玉管,缇帷侯律筒。教筵分列郡,设官效儒宫。新安万山深,闭户象数攻。青袍客江上,宾友蔼文风。望气登危城,占星指遥空。泉清壶漏滴,表正阳晷中。寒毡能慰藉,杯酒聊自充。风高白云飞,澄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