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题道会刘处常画(其三)》
拼音和注音
wén shuō yán zhēn dài dào shì , nián lái chén shì bù guān q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道士:道士dàoshi∶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不关:不牵涉;不涉及。
年来: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年岁到来。
尘事:尘事chénshì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尘事纷繁。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闻说延真戴道士,年来尘事不关渠。
松根千岁苓堪食,只办焚香礼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