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调甘内掾

韩掾才情妙,吟成苦夜长。
歌残如意铁,梦断合欢床。
鼓瑟湘云暖,吹笙岭月凉。
旧时双燕子,飞入谢家堂。

作品评述

《次韵调甘内掾》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韩掾才情聪慧,吟咏成就虽辛苦,夜晚漫长。
歌声已逝,如意铁扣碎了。梦中,合欢床的幻影破碎。
鼓声悠扬,瑟琴在湘江畔温暖轻柔。
笙箫声在岭上响起,月光清冷而宜人。
曾经的双燕子,飞入了谢家的堂上。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韩掾才情的赞美,他的才华与创作之路并不容易,夜晚漫长,但他仍然坚持吟咏着。然而,歌声已逝,如意铁扣碎了,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时光已经结束,梦中的合欢床也只剩下破碎的回忆。在诗中,鼓声和瑟琴声描绘了湘江畔的温暖与柔美,而笙箫声和岭上的月光则带来了清凉和宁静。最后,诗人提到曾经的双燕子飞入了谢家的堂上,暗示了曾经的友情或爱情的离别和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韩掾才情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细腻而富有层次感,如意铁、合欢床、鼓瑟、笙箫等形象在诗人的描绘下,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时光和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最后,通过提到燕子飞入谢家堂的情节,增加了诗词的离愁别绪,使整首诗更具情感共鸣。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既展示了作者对才情的赞美,又描绘了流逝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思念。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带给读者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夜宿江边芦苇丛,江流浩浩吼天风。西南阙月淡无色,拥衲不眠听塞鸿。

东弗于逮,西瞿耶尼。清清之水,游鱼自迷。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蛮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封殖要当同种玉,翱翔端复见停鸾。此君不是尘中物,岂减樊川十万竿。

胡马秋肥塞草黄,弯弧直拟犯渔阳。归鞭却避弓闾水,知是嫖姚旧战场。

胡人归来血洗箭,白马将军若雷电。蛮夷杂种错相干,洛阳宫殿烧焚尽。干戈兵革斗未已,魑魅魍魉徒为尔。恸哭秋原何处村,千村万落生荆杞。

芙蕖开处傍池亭,花结双头媚晚晴。两隗骈肩如欲语,二乔并首似含情。同心净植真奇种,联蒂腾芳以瑞名。若使濂溪当日见,爱莲有说恐难评。

鄙人自从三月来,腹心久已病症瘕。晨兴至午尚不食,夜枕呻吟睡尤寡。萧然一榻但高卧,虽有心曲谁与写。有人谓我病如此,何不抽身向林野。一闻此言即再拜,谁有爱人如此者。久知山水淡有味,渐觉功名轻可舍。况今一病已到骨,兼与世事多痄疨。病人自合卧活命,安能奔走还骑马。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萧萧晚景寒,独立望江壖。沙渚几行雁,风湾一只船。落霞澄返照,孤屿隔微烟。极目思无尽,乡心到眼前。

微风吹雨湿栏干,薄雾笼晴事浅寒。一树红梅墙外发,谁家美丽倩人看。

疏篱潇洒绿烟寒,老树鳞皴艾叶攒。昨夜天空明月白,一枝疏影隔窗看。

翠苔轻搭。南枝逗暖,乍收渐霎。乱插繁花,快张华宴,绕衣千匝。玉堂无限风流,但只欠、些儿雪压。任选一枝,折归相伴,绣屏花鸭。

中洲之中十树梅,蟠枝着地照蒿莱。即非无主凭谁伴,自不冲寒要早开。午蝶只随游子意,暮笳难写遁夫哀。幽怀寂寂天应笑,插向归帆雪满桅。

千峰留晚色,迢递出梅关。日向猿声落,人从鸟道还。中原开岭徼,南海控瓯蛮。万国来王会,秋风战马闲。

赫日中天正,清风养物深。葵倾多士志,草偃万方心。

挥汗驱蚊废夜眠,清晨一雨便翛然。凉生池阁衣巾爽,润入园林草木鲜。青蒻云腴开斗茗,翠甖玉液取寒泉。饭余一枕华胥梦,不怪门生笑腹便。

尝闻元丰间,元舆守兹土。别乘果为谁,青山郭功甫。二公德望尊,声名播今古。

剑树刀山喝使摧,十波罗蜜印灵台。光轮无尽奚边表,不是贪嗔根得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