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谷中夜行不见月,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従者久嗔骂,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但恐尘埃难再读。

作品评述

诗词:《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谷中夜行不见月,
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
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
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
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從者久嗔骂,
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
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
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
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
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
但恐尘埃难再读。

中文译文:
在谷中夜行看不见月亮,
上下无法分辨山和谷。
前面呼喊得到回应,随行而动,
山顶上有人家留下的残烛。

马蹄声在幽深的小径上回响,
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
到了野寺,僧人已经入眠,
敲门无人,只有狗缩在里面。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
老僧下床揉了揉双眼。
问知官吏冒着夜来,
打扫床铺,邀请客人卧于华丽的屋子。

锅中没有菜羹,甑里的米已经用尽,
惭愧地给客人端上空盎,只有些许粗粮。
客人来时已经很远,睡意忘却,
僧人起身开堂,劝人们喝晨粥。

自叹奔波劳累,怀念闲逸的僧人生活,
偶然来过,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留下诗作满壁,等待着重游的时刻,
但担忧尘埃会让诗作难以再次阅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行程,描述了作者在南山蟠龙寺的一次夜行经历。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野寺院的冷落和僧人的清贫生活。

诗的开头,作者夜行于谷中,但月亮被云遮挡,无法照亮周围的山和谷,给人以沉寂与迷茫的感觉。接着,作者描述了行进的队伍,前呼后应,彼此相随,显露出夜行的寂静与孤独。

在山顶上,作者发现有人家的遗留物,一支烛火,暗示着人世间的痕迹,以及他们曾经的存在。这个画面与前文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写马蹄声和星星的分布,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感。马蹄声在深邃的小径上回响,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晚氛围。

当作者到达野寺时,发现僧人已经入眠,叩门无人回应,只有狗缩在里面,凸显了这座寺院的荒凉和冷清。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而老僧听到声音后下床揉眼,表现出僧人们平素的宁静与清净生活被打扰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询问官吏为何在深夜前来,官吏解释是为了扫床并邀请客人入住华丽的屋子。然而,由于时间太晚,官吏只能给客人端上空盎而不是丰盛的羹汤,体现了僧寺的贫困和朴素。

最后,诗人自怜自叹,感慨奔波劳累的生活,思念闲逸的僧人生活。他偶尔来到这里,但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他留下的诗作已经满满地写满墙壁,等待着他再次重游,但他担心尘埃会使这些诗作难以阅读。

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山野寺院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俗的烦恼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中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冥心坐似痴,寝食亦如遗。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此道须天付,三光幸不私。

海燕双飞意若何,曲梁呕嘎语声多。茅檐不必嫌卑陋,犹胜吴宫爇尔窠。

故国逢君慰喜偏,清宵行醼重留连。山楼上火人初合,天汉无云月自圆。乐色时闻花院里,春风都在酒旗边。莫辞彻晓须沈醉,后会还应不计年。

清风遗句满人间,灭后天台迹更闲。碑折塔摧人不顾,不堪冥目想空山。

顾在机前发,鉴从顾后抽。法身藏北斗,船子下扬州。西海风为线,三山月作钩。回戈拨龙尾,伫看钓鳌头。

浊泾清渭不同源,世好因循到子孙。只待白头能潦倒,不虞青眼已澜翻。

雪余官路已生尘,犹喜长河水稍深。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林。

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触怜家有百岁母,可使人嗤六十翁。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遗所忠。

合肥一都会,世号征战地。我来值明时,不识兵革事。

深杏小桃暄午昼,游丝飞絮搅长空。觉来一枕轩窗静,燕子双双西又东。

携诗十载旧登门,一见长思阙细论。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临分更俾传家集,请事于今行嫡孙。傥有新闻幸无弃,素书无只报寒温。

两阵交锋笑似瞋,双眉倒卓眼生筋。溪山云月谁为侣,南北东西绝近邻。

阴光随落宿,有意待朝阳。晕缺灰馀影,潮平鹭息狂。残兵骄子国,隐语大刀郎。此夜方诸泪,宁能减数行。

不用匆匆恨别离,版舆春昼彩衣随。往题斯立蓝田壁,更访清真溧上诗。公事毋庸卉牙角,邻封真是和埙篪。日哦新句频相寄,明月清风慰所思。

天气欲阴还欲晴,病多愁绝两关情。梅花已是飘零尽,底事春风恨未平。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不见遂历载,寄书宁写心。凄凉叹垂白,索寞远知音。只道成乖隔,那知遂古今。赤城何许日,云物涉难寻。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书消燕日长,棋遣花院寂。何羡山中人,餐霞拾橡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