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谷中夜行不见月,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従者久嗔骂,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但恐尘埃难再读。

作品评述

诗词:《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谷中夜行不见月,
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従,
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
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
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從者久嗔骂,
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
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
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
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
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
但恐尘埃难再读。

中文译文:
在谷中夜行看不见月亮,
上下无法分辨山和谷。
前面呼喊得到回应,随行而动,
山顶上有人家留下的残烛。

马蹄声在幽深的小径上回响,
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
到了野寺,僧人已经入眠,
敲门无人,只有狗缩在里面。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
老僧下床揉了揉双眼。
问知官吏冒着夜来,
打扫床铺,邀请客人卧于华丽的屋子。

锅中没有菜羹,甑里的米已经用尽,
惭愧地给客人端上空盎,只有些许粗粮。
客人来时已经很远,睡意忘却,
僧人起身开堂,劝人们喝晨粥。

自叹奔波劳累,怀念闲逸的僧人生活,
偶然来过,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留下诗作满壁,等待着重游的时刻,
但担忧尘埃会让诗作难以再次阅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行程,描述了作者在南山蟠龙寺的一次夜行经历。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野寺院的冷落和僧人的清贫生活。

诗的开头,作者夜行于谷中,但月亮被云遮挡,无法照亮周围的山和谷,给人以沉寂与迷茫的感觉。接着,作者描述了行进的队伍,前呼后应,彼此相随,显露出夜行的寂静与孤独。

在山顶上,作者发现有人家的遗留物,一支烛火,暗示着人世间的痕迹,以及他们曾经的存在。这个画面与前文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写马蹄声和星星的分布,增加了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感。马蹄声在深邃的小径上回响,星星稀疏地点缀在稀疏的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晚氛围。

当作者到达野寺时,发现僧人已经入眠,叩门无人回应,只有狗缩在里面,凸显了这座寺院的荒凉和冷清。

随从久等不耐烦,开始嗔骂,而老僧听到声音后下床揉眼,表现出僧人们平素的宁静与清净生活被打扰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询问官吏为何在深夜前来,官吏解释是为了扫床并邀请客人入住华丽的屋子。然而,由于时间太晚,官吏只能给客人端上空盎而不是丰盛的羹汤,体现了僧寺的贫困和朴素。

最后,诗人自怜自叹,感慨奔波劳累的生活,思念闲逸的僧人生活。他偶尔来到这里,但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他留下的诗作已经满满地写满墙壁,等待着他再次重游,但他担心尘埃会使这些诗作难以阅读。

整首诗以寂静、幽暗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山野寺院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俗的烦恼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中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毁璧兮陨珠,执手者兮问过。爱憎兮万世一轨,居物之忌兮,固常以好为祸。羞桃肴兮饭汝,有席兮不嫔汝坐。归来兮逍遥,采云英兮御饿。淑善兮清明,阳春兮玉冰。畸於世兮天脱其撄,爱骨人兮冥冥。弃汝阳侯兮遇汝曾不如生,未危可以去兮殆而其雏婴,众雏羽翼兮故巢倾。归来兮逍遥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

阿连明日去观光,鹤发今年喜倍常。船里万端须过虑,客中无事不周防。三经训诂勤繙阅,一纸平安数寄将。反覆庭闱千万意,早收名第献高堂。

万松关险路萦纡,门掩深云窄有余。佛过低头不妨得,且图人见额边珠。

繁杏青犹小,幽花落更香。目随云雨断,恨与水风长。蚁子何缘斗,蜂儿有底忙。山人能弃世,游子不思乡。

夜雪犹飘天目峰,晓晴先暖太清宫。云翻孔雀金花碧,日射鸳鸯玉瓦红。百辟焚香官柳影,一鸦飞立殿檐东。仰瞻九圣联龙衮,万岁千秋对昊穹。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初月当楼动,风帘倚望斜。光亏微有晕,桂薄不成花。云淡明林叶,溪清印岸沙。去年寒露白,旅食在京华。

好风消雨郁,恶水长泥淫。戏哢莺饶舌,狂游蝶放心。枯萎青未了,红紫老相寻。物与我为一,嗟余只自瘖。

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秋来江上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此时莲浦珠翠光,此日荷风罗绮香。纤手周游不暂息,红英烂熳殊未极。夕鸟栖林人欲稀,长歌哀怨采莲归。

秋风下,黄雀飞。禾田熟,黄雀肥。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妙缴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

从君挥尘演金乘,我已无心缠葛藤。第一圆通三鼓梦,大千世界一窗灯。罢参柏子庭前意,权作梅花树下僧。饭饱闲行复闲坐,人间有味是无能。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天地几今夕,举白与君浮。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

暮烟笼藓砌,戟门犹未闭。尽日醉寻春,归来月满身离鞍偎绣袂,坠巾花乱缀。何处恼佳人,檀痕衣上新。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面孱颜。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广陵老人争持壶酒,朝言送少年使君,暮言迎少年太守,少年俱是玉墀人,文章快利生铜吼。莫作芜城赋,事往复何有。莫听嵇康琴,商声岂堪久。今当太平非不偶,星宿煌煌罗北斗。杨州古富变荒凉,万俗一心依父母。地包淮海江湖宽,货走荆吴楚越厚。开酿刲羊愿遇宾,天下沄沄不轻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