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晚归早出》
拼音和注音
jǐ shí cí fǔ yìn , què zuò zì yóu shē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几时:(代)什么时候:你~返校?
自由:(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名)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作自由。③(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行动~|新闻~。[反]禁锢。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
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