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山行闻樵歌》
拼音和注音
hé xū xié lǜ lǚ , jí cǐ shì ōu yí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何须:(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详情我都知道了,~再说!
律吕:(名)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各管的管径相等)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作“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作“吕”。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讴吟:歌唱吟咏:时而低声细语,时而高声~。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樵歌何处响,迢递白云深。
袅袅潭边起,萧萧空外音。
何须谐律吕,即此是讴吟。
却厌青楼曲,商音摅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