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作品评述

诗词:《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朝代:唐代
作者:朱庆馀

七千里别宁无恨,
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
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
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
莫抛书剑近笙歌。

中文译文:
七千里的离别毫无怨恨,
更值得珍贵的是从军的乐事众多。
不停留等待节旄的信号就先行启程,
偶然遇到山寺也难以停留。
蛮人独自点燃畲田的火,
海兽群游在落日的波浪中。
远离家乡去追求功名受到恩宠,
不要放弃书剑而亲近笙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朱庆馀写给刘思复送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刘思复从军的欣慰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不舍之情。

诗的开头,“七千里别宁无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坦然和无怨无悔的心态,也体现了作者对刘思复勇往直前的赞赏。接着,“且贵从军乐事多”,表达了从军所带来的乐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表明从军是一种值得珍视的选择。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刘思复从军的情景。他不等待节旄的信号,提前启程,展现了他的进取和决心。即使偶然遇到山寺,也难以停下脚步,表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同时,描绘了异域的蛮人放火烧畲田,海兽在落日的波浪中游动,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辛酸和归乡的难度。

最后两句,“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表达了作者对刘思复的期望和劝诫。远离家乡去追求功名虽然不易,但要珍惜所受到的恩宠,不要轻易放弃文武之道而追逐享乐。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刘思复从军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离别的苦涩和追求的艰辛。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和多样的形象,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半租岂不薄,尚竭力与筋。竭力不敢惮,惭戴天子恩。累累妇拜姑,呐呐翁语孙。禾黍日夜长,足得盈我囷。还填折粟税,酬偿

少年把笔便班扬,咳唾珠玑落四方。岁晚寒窗浑忘却,瓦炉香细雨声长。

力荐资深入柏台,独延吉甫客翘材。如何岁晚钟山寺,只见黄州副使来。

洛阳相识尽名流,骑马游胜下马游。乘兴东西无不到,但逢表眼即淹留。

房湖曾别苦吟身,两度东风似一尘。柳外游丝难系日,麦边驯雉亦惊春。玄都君子皆通贵,栗里先生只一贫。珍重龙阳贤太守,时将诗句恼陈人。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门巷遍芳草,相期春醉稀。可怜双燕到,还似故人归。幽鸟隔溪语,落花穿竹飞。谁知静者乐,石上脱朝衣。

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透过牢关,纵横独步。脚头到处生涯,谁道此山无路。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当年同望赭袍光,万事争先落彩鋩。一别已经陵谷变,再来方觉路岐长。黄金久压腰间重,白笔才容柱下藏。唯愿山林息枹鼓,免教鸱隼哧鸳凰。

冥冥江雨湿黄昏,天入沧洲漫不分。北涧欲通南涧水,南山正绕北山云。

幽人往往怀麻姑,浮世悠悠仙景殊。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使轺今夜宿邮亭。邂逅见娉婷。琵琶斜抱生娇媚,悄无人、独倚帏屏。弦内暗传心事,镫前略*幽情。丽词一曲按新声。调格总高清。筵前明日人传唱,难遮掩、耳目聪明。一宿风光固好,百年名节俱倾。

重来洞庭野,往事付行云。乐奏思黄帝,珠寒讶鄂君。朝廷用儒术,兵甲洗妖氛。好在胸中策,堂堂整六军。

关门却坐忘,一烬隐居香。午濑怀泉瀑,秋耕负晓冈。道深玄草在,贫久褐衣荒。料得心交者,微吟为楚狂。

水竹共清妍,鲜飙动渭川。鹧鸪啼楚雨,帝子泣湘烟。秋意生帘幕,寒光照简编。百年空见画,黄鹤已成仙。

晚来江阔潮平,越船吴榜催人去。稽山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访柳章台,问桃仙浦,物华如故。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窈窕青门紫曲,茜罗新、衣翻金缕,旧音恍记,轻拢慢捻,哀弦危柱。金屋难成,阿娇已远,不堪春暮。听一声杜宇,红殷绿老,雨花风絮。

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每听塞笳离梦断,时窥清鉴旅愁多。初惊宵漏丁丁促,已觉春风习习和。海内故人君最老,花开鞭马更相过。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殷勤猿与鸟,惟我独何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