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寿花堂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自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作品评述
《李韵寿花堂》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上菖蒲十二节,
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
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
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
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
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
自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
拍手笑我言不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菖蒲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菖蒲花的形态、变化和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寿命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菖蒲花的特征。菖蒲花有十二个节,颜色美丽,被比喻为仙人所喜爱的服饰。它的根像蜿蜒的龙一样无法得到,花中开放的那部分谁能够认出。
接下来,诗人将菖蒲花与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对比。诗人自幼就酷爱读书,年纪还不到五十就追求摒除世俗欲望。他用比喻说河流通天并非通过轮轴的方式,而是下入金鼎,融化为珠宝。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放眼于更高层次的追求,摒弃凡俗之物。
然后,诗人表现出自己豁达自如的心态。他酒后畅饮,心境自在,不为鬼怪所窥伺,也不为现实的琐碎所惊扰。这种心态和态度使他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
最后,诗人将菖蒲花与寿命和人生的符号联系起来。菖蒲花盛开时象征着寿命的延长,但在它自发变黑之后,颜色却如朱砂一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寿命有限的思考。
整首诗描绘了菖蒲花的形态和变化,通过菖蒲花寓意的转化,抒发了诗人对寿命、人生和追求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人生境遇和心态的抒发,表达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和追求真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