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湖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作品评述

《过洞庭湖》是唐代诗人许棠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经过洞庭湖时的景象和感受。

诗中写道“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表达了湖泊湍急的波涛和作者多年来奔波劳累的辛酸。

接着写道“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形容湖面广阔,四周一片开阔,仿佛没有任何可以倚靠的地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湖中心竟然突然出现了一座山峦,给人以惊喜之感。

诗中还有“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描述了高飞的鸟儿总是畏惧落下,而远处航行的帆船看上去却游刃有余。此外,渔父在湖中嬉戏垂钓,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沉浸在壮丽的湖光山色之中,氛围浩渺祥和。

整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泊的波澜壮阔和湖中山峦的突现,展现了人生在世间的起伏不定、变幻无常。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湖中的鱼民生活,表达了轻松、安逸的情绪,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恢宏。整首诗意独特,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作者在世间的感悟,给人带来了一种心灵的放松和宁静。

诗词推荐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潇湘》。见《诗话总龟》)

典故

咚咚街鼓动,寂寂市声稀。祭罢社人散,老巫怀肉归。

典故

茂才异等息响,太祝斋郎比肩。汝伯何由漆发,我家旧有青毡。

典故

结夏解夏,灵山旧制。鹅以瓶拘,鱼以网系。风雷变化在今时,霄汉振飞何更拟。

典故

凉生宫殿不因秋。霁色澄千里,潮声带两州。天长地久大悠悠,尔既无心我亦休。海门碍日山双耸,江北迎人树几行。

典故

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俱是攀龙客,空为避马人。见招翻跼蹐,相问良殷勤。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

典故

鉴山最有登临胜,门巷萦回知几重。此日楼头瞻御墨,何时天上覩飞龙。关河痛隔鱼纹断,臣子遥申虎拜恭。欲托离骚写愁思,涉江何处采芙蓉。

典故

西风袅袅水鳞鳞,一曲离歌泪满巾。残柳数株鸥数点,夕阳江上送归人。

典故

右文兴化,宣古师今。明礼有典,吉日惟丁。岂牺在俎,雅奏一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典故

广陌度秋风,田家门巷同。藤花金一色,豆筴箸双红。穮存生理,篝车见岁功。茅柴新酿得,逼社醉南翁。

典故

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典故

海角钓龙人杳杳,云间待雁路迢迢。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商秋坐看潮。

典故

未遇公卿尽好看,会将碧眼照人寒。邯郸梦觉君休问,试卜何时可挂冠。

典故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典故

养病年来嫩著书,逢人掉臂睨迂儒。愁边好客从天下,谭处清风起座隅。愧我多言终不近,似君知已未应无。酸鹹嗜好虽殊禀,政恐渠侬诮太愚。

典故

十大曲破寰海知,六么对舞纖腰肢。秩巴古寨士解围,谱传建业隆兴时。天匏作腔豺脔皮,竹撩袅绕叠指麾。慢曲出入和柘枝,四部中分声递随。行齐气勇拍趁吹,妙伎那教呈健儿。忽然锦袖左抱持,伸拳俯拜当阶墀,三台挝鼓彻送之。我闻此乐来西陲,恩浓四沐需云期。君仁先祝慈闱慈,

典故

城居得高胜,栏槛俯闤闠。敛迹红尘中,游目雉堞外。湖光浸晴碧,若与云外公。渔舟何处来,几点忽隐晦。

典故

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典故

恰则董髫两髧,俄然揽镜千丝。昧老聃守黑义,动墨子染白悲。

典故

青画溪头翠水家,水边短竹夹桃花。春风嗾人狂无那,走觅南邻羯鼓挝。丈人接缡白毡裁,花边下马不惊猜。环沉溪头买酒去,高堂寺里看碑来。长城女儿双结丫,陈皇宅前第一家。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后主后庭花。杨花白白绵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

典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