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作品评述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是苏轼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对茶的向往和自己农田的困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询问大冶的长者,恳求桃花茶种东坡。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内容: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古代的诗篇记载苦苦荼苦,喝茗才出现近代。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一开始因厌弃粮肉,借此事来消遣寂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唉,我那五亩田园,桑麦苦苦被阴影所笼罩。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不让一寸土地闲置,再请求茶树的苗种。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饥寒未能解脱,反而变成了过度的满足。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希望能通达有无之间,农田与末端不要相互冲突。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春天来临,地被冻裂,紫色的笋已经蓬勃生长。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牛羊嘈杂吵闹,不敢去看筐筥。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江南的老道人,牙齿一天天逝去。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某年在雪堂品茶,只能空想桃花的苗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渴望。他向大冶的长者询问桃花茶的种植方法,表达了他对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己农田的描绘,揭示了他的困境和对农田经营的热情。他抱怨自己的五亩农田被阴影笼罩,无法得到丰收,希望能够利用闲置的土地来种植茶树。诗人表达了对饥寒的忍受和对过度满足的思考,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平衡,不让农田与末端相互冲突。他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冻地裂开,紫色的笋生长茂盛。诗中还描绘了牛羊的吵闹和老道人牙齿的逝去,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最后,诗人空想着在雪堂品茶的场景,却只能空记桃花的苗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茶、农田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通过对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他渴望通过茶的种植和品茗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首诗词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农田的困境和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渴望。同时,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冻地裂开、紫笋生长等,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视觉效果。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并通过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引发人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苏轼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感受力,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深刻触动。这首诗《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也是他对生活的真实抒发,通过对茶和农田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展示了苏轼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岩下留连且尽欢,不知红日半衔山。归时林壑风烟暝,赖有昏雅相伴还。

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平生爱访古,走马游四方。金台南去百余里,乃是涿鹿古战场。轩辕骑龙上天去,鼎湖何处秋茫茫。蚩尤死后几千载,青山蜿蜒至今在。当时妖雾久销沉,空余易水东流海。海水变桑田,天地几翻覆。龙争虎斗且莫论,卷起飞尘纵双目。三晋在西秦在东,北京正在天之中。金楼玉殿仰头看,

沙尘破褐客秋风,落落亲朋半老翁。野旷有时闻啸虎,天宽无处寄征鸿。四方玉帛燕山北,万里帆樯海水燕。回首可怜歌舞地,芳花石础树阴中。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太玄适足覆酱瓿,旧藁乃获塓酒尊。从来事有幸不幸,一笑掀髯谁与论。

五叶之华,三斤之麻,外无棱角兮中无孽芽。箭石不是虎,酒弓不是蛇,千里之失兮毫厘之差。得非思议兮自谓一曲之士,望绝涯畛兮人称大方之家。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赵州道有,赵州道无。狗子佛性,天下分疏。面赤不如语直,心真莫怪言粗。七百甲子老禅伯,驴粪逢人换眼珠。

佳辰歇淫霖,渡湖访城阙。济济君子堂,半为梦中客。新旧洽谈谐,联咏淹玉夕。微醉寄孤艇,巨浸浮凉月。峰气吐氤氲,水怪眩出没。大千琉璃盆,浩浩风露积。余情阅生死,对此洗肝膈。塔影倒楼居,回顾三潭白。

一川风月有余地,万顷烟波无尽天,蝶梦笑渠飞绿树,鸥盟了我钓鱼船。

汗青书墨沁肌凉,李卫曾携近竹床。眼孔盈盈看熟客,泪痕点点泣秋房。湘纹冷淡宜湘簟,玉体玲珑称玉郎。秦虢流封无梦到,傍人空以睡为乡。

四千五百魏塘船,结拆船牙解半千。一千修柁贯三米,三日盘缠无一钱。

水涨寒沟柳又阴,小窗风度一声禽。若将离绪萦春事,片片飞花是客心。

青楼枕路隅,壁甃复椒涂。晚梦通帘柙,春寒逼酒垆。解吟怜芍药,难见恨菖蒲。试问年多少,邻姬亦姓胡。

忆我前年秋,驱羸赴行在。凄凉醴陵门,公独枉轩盖。客中遇还使。素书仅一通。计之曾未达,公起使广东。而我困流徒,日月无定止。逮今得还山,莽莽舟在水。长沙公寓乡,来往维其常。傥复后此使,音问政渺茫。如公所抱负,外斂中甚富。遄归定非晚,入待帝左右。车行过怀玉,寄声

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还君金钗瑇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此心知者稀,欲别倍相依。无食拟同去,有家还未归。巴山开国远,剑道入天微。必恐临邛客,疑君学赋非。

印印秀而好,明眸冰雪肤。逢人赏岐嶷,问字识之无。若有万金药,真成千里驹。空花今已矣,晬日一长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