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史君清德比清湘。
妙政古相望。
闲暇恩波万井,笑谈风月千章。
殷勤劝驾,几人怀德,刻意腾骧。
试问匣中长剑,也应增焕光芒。

作品评述

《朝中措》是一首宋代李伯虎的诗词,下面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史君清德比清湘。
妙政古相望。
闲暇恩波万井,
笑谈风月千章。
殷勤劝驾,
几人怀德,
刻意腾骧。
试问匣中长剑,
也应增焕光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之间的对比。诗人把史君的清廉之德比作清湘江水的清澈,把史君的妙政与古代贤相相媲美,赞扬其清廉和才华。然后,诗人描述了史君闲暇时与朋友们畅谈风月之情景,以及他在恩波之下建设了万井,为人民造福。最后,诗人对史君表示了殷勤的劝驾之情,并认为他的德行应该让人们给予更多的赞誉和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史君清廉德行的称赞,展示了作者对高尚道德和高度才华的崇敬。史君作为一个官员,他的清廉和才能被诗人看作是古代贤相的延续,给人以启迪和激励。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对比手法,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性。此外,诗人通过描写史君与朋友们畅谈风月之情,展示了他平易近人的风格,使诗词更富有生活气息。最后,诗人提及匣中的长剑增添了光芒,既表达了对史君的赞赏,也暗示了史君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使其名声日增。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赞美了史君的品德和才华,又体现了作者对高尚道德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推荐

清贵无过近侍臣,多情犹忆旧交亲。金莲烛下裁诗句,麟角峰前寄隐沦。和气忽飘燕谷暖,好风徐起谢庭春。缄藏便是山家宝,留与儿孙世不贫。

朝中

驱车过闽越,路出饶阳西。仙山翠如画,簇簇生虹蜺.群峰若侍从,众阜如婴提。岩峦互吞吐,岭岫相追携。中有月轮满,皎洁如圆珪。玉皇恣游览,到此神应迷。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跻。腾腾上天半,玉镜悬飞梯。瑶池何悄悄,鸾鹤烟中栖。回头望尘事,露下寒凄凄。

朝中

弭楫山水县,驱马东南隅。侯当溽暑至,乘凉出郊墟。晓月醒魂梦,轻颸动襟裾。气爽体自轻,纵意驰坦途。俄然远嚣尘,平野酾清渠。突兀见广殿,解鞍试入趋。厥祝唯防风,庙貌侔王居。槃杅残椒糈,惆怅走鼪鼯。像设匪丰硕,胡能骨专车。媲以二小君,宥坐五丈夫。壮者黝而武,少者

朝中

地秀溪通邑,山高寺矗云。望殊惊乍见,景胜厌前闻。鸡犬人家乐,风烟钓艇纷。奔程船径过,虽雨示西曛。

朝中

地饮成真率,天风恕涩悭。台临平野迥,人对老僧閒。已是寻春至,仍容载月还。郊坰有如此,能不数追攀。

朝中

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慷慨歌声闻屋外,婆娑剑影落灯前,篇篇字字皆盟誓,莫作空言只浪传。

朝中

临池醉吸杯中月,隔屋香传蕊上花。狂杀会稽于外史,秋风吹堕小乌纱。

朝中

仙袂飘飘拂翠巅,知微来此宴群仙。人间风雨山间月,始信仙家别有天。

朝中

冠豸英风传至今,於时早已望商霖。挂帆鲸浪朝天日,借箸龙墀许国心。帝渥洊颁廉陛远,边声初断塞垣深。不须更诵蒸民句,处处儿童尽好音。

朝中

忆昨都城见,于今岁月长。中间各忧患,重对两悲凉。课最舅材显,诗穷甥鬓苍。相逢又相别,客路况冰霜。

朝中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旆旌。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拜庙千山绿,登楼遍海清。何人共东望,日向积涛生。

朝中

为国生贤子,三迁备母慈。版舆崇色养,从櫜勉论思。戏舞老莱子,平反隽不疑。孝心天罔极,肠断蓼莪诗。

朝中

街鼓咚霜月寒,冶游夹道拥如山。衡门谢客孤吟过,铃阁忧民一念关。变赤地馀成佛国,望红云处隔仙寰。华灯收了霏微雨,最好耘田更钓湾。

朝中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朝中

十年萍梗三到吴,走俗未暇观西湖。是行信步至湖上,水光山色开天壶。游人杂遝半罗绮,一径不惮穿云纡。归来神思顿清发,诗中写出钱塘图。张侯妙语何所似,青玉为案黄金铺。要当联辔事幽讨,邂逅得句相招呼。东坡已死不可作,因君对景还嗟吁。水仟配食竟莫举,但见旧隐环菰蒲。

朝中

越舞吴讴别几春,御船坊下即迷律。年来依旧多游赏,半是南人半北人。

朝中

朱游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朝中

倦客京华鬓已疏,诗颠草圣了无余。别离菊酒才秋晚,流落椒盘忽岁除。东阁士应羞哙伍,北山人有约秦书。草芦十具牛如办,却是求田胜本初。

朝中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朝中

七里滩头岁月增,汉家川谷几丘陵。祠堂吸许玄英配,此后寥寥见未曾。

朝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