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花山张老家

元从边上住,来此避兵兴。
麦麨朝充食,检明夜当灯。
蔽门麻菶菶,护壁石层层。
老妪逢人哭,吾儿在谢陵。

作品评述

《望花山张老家》是宋代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因为战乱而离开家乡,来到花山张老家避难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从边上住,来此避兵兴。
麦麨朝充食,检明夜当灯。
蔽门麻菶菶,护壁石层层。
老妪逢人哭,吾儿在谢陵。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作者因战乱而离开家园,来到花山张老家避难的情景。诗中描写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周围环境的艰苦和凄凉,以及老妇人对失去儿子的哀悼之情。

赏析:
《望花山张老家》以简练的语言和朴实的描写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困境和离散的命运。诗中的描述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如粗糙的门、麻衣和石壁,衬托出作者流离失所的境遇。夜晚的明灯象征着对家庭的思念和希望,折射出作者对团聚的渴望。

诗词的最后两句"老妪逢人哭,吾儿在谢陵"更加深了诗意的悲凉和哀伤。老妇人的哭泣表达了对失去儿子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之情,而儿子的墓在谢陵,暗示着他已经牺牲在战乱中。

整首诗词通过朴素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战乱带来的人间悲欢离合,以及离散家园的无奈和伤痛。它以简练的语言和质朴的意象,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对人生命运和战乱的深思。

诗词推荐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新英兼旧蕊,坠粉间飘红。已见苔成锦,方疑色是空。妆娥初点额,舞女欲迷踪。雨重胭脂湿,泥香瑞雪融。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九载星星复种种,投荒不死趋大梁。西州华屋那可见,黄鹤台前堪断肠。

落拓东风不藉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当时曾见笑筵主,今日自为行路尘。颜色却还天上女,馨香留与世间人。明年寒食重相见,零泪无端又满巾。

南国初寒候,扁舟远客心。归人出断岸,晚翼会疏林。渔市临官道,丛祠蔽木阴。长年多感慨,况此对分襟。

赤城千古一东湖,谁肯重开太极图。要得斯文传气脉,定须吾党立规模。圣贤不尽七分易,天地长存三字符。念念服行方是学,莫将枝叶费工夫。

务闲公府都无事,骑吏前驱引马行。雨霁晚街官柳色,日长春寺讲钟声。云山已有终南秀,泉石犹思洛下清。闻道曲江新水满,欲携歌管出重城。

垂柳碧髯茸,楼昏带雨容。思量成昼梦,来去发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碧虚从转笠,红烛近高舂。怨脸明秋水,愁眉淡远峰。小园花尽蝶,静院酒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

平远台高俯翠微,海天烟雨正霏霏。登临何处明人眼,乌石山前白鸟飞。

萧洒不羁性,本自出尘埃。弃去万物累,健翅天地回。白发朱省郎,嶻嶪称高才。春风如故人,昨日天涯来。置酒画堂晚,劝我白玉杯。调笑脱俗态,高谈若风雷。归来碧窗静,残照寒徘徊。岂知丈夫志,力劈青云开。孤坐泪横臆,慷慨无良媒。世事如转蓬,竟日千万回。捩翅凌赤霄,欲拉

一春湖上看花枝,看到青青杏子肥。家在江南身在浙,年年生日未曾归。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安乐先生,不显姓氏。垂三十年,居洛之涘。风月情怀,江湖性气。色斯其举,翔而后至。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窘未尝忧,饮不至醉。收天下春。归之肝肺。盆池资吟,瓮牖荐睡。小车赏心,大笔快志。或戴接{上罒下离},或著半臂。或坐林间,或行水际。乐见善人

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若个亲?

刘侯年少日,骏马拊便面。援弓雁自落,不待白羽贯。

天嫌平野树分明,便恐丹青画得成。收入晚风烟雨里,自将水墨替丹青。

礼乐昭王业,环区致太平。革车停北狩,云稼屡四成。国有祥延诏,乡闻讲育声。日华融五色,遐迩仰文明。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鱼亦小莫垂丝。沙田翻白收秔后,霜树著红尝柿时。日落牛羊归径熟,天寒乌鸟向人慈。出云数里成官路,问事如何总不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