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韩偓的《想得(一作再青春)》
拼音和注音
liǎng zhòng mén lǐ yù táng qián , hán shí huā zhī yuè wǔ ti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2.吃冷的食物。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
花枝:1.开有花的枝条。2.比喻美女。3.乌贼。
两重:两重liǎngchóng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几乎每个人都具有两重性格两重唱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原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