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

作品评述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是苏轼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怀念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情感,并赠送给赵景贶和陈履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岁末自感时光匆忙,我闲来慢品美酒。醉饮西湖的夜晚,漫步在北渚长堤。身处山水间稍有拘束,但心意却无拘无束。久已知晓荠麦的青翠,稍感喜爱榆树和柳树的黄金色。春意盎然即将觉醒,夜幕悄然未曾降临。水天交融,鸥鹭静静守候,月光笼罩着松树和桧木的芬芳。抚摸着景色,感触温柔婉约,思念的人增添了凄凉之感。难道没有一个老战友,与我一同怀念两位欧阳兄弟。我愿意成为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你们的才华犹如珍贵的玉器。这次相聚恐怕无法延续太久,但这份欢乐却永远不可忘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思念之情。他在岁末时感受到时间的匆忙,但自己却能够抽出闲暇的时光,静心品味美酒。他在西湖的夜晚醉饮,漫步在北渚长堤上,感受着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虽然身处其中,却感到略有拘束,但他的心思却是无拘无束的。他久已熟悉荠麦的青翠,略感喜爱榆树和柳树的黄金色。春天即将来临,夜幕未曾降临,水天交融,鸥鹭守候,月光笼罩着松树和桧木的芬芳。苏轼抚摸着这些景色,感受到其中的温柔和婉约,同时也思念起某个人,增添了凄凉之感。他还提到了两位欧阳兄弟,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最后,苏轼愿意成为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赵景贶和陈履常的才华则像珍贵的玉器一样宝贵。他们此次相聚或许无法持久,但共度的欢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感受力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间的共鸣。他通过描绘西湖的夜景、山水和植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忙的感受和对美酒的享受。他的情感从自然景色转向对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思念,同时也赠送给赵景贶和陈履常,抒发了他的感激和情谊。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苏轼展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享受。他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和变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荠麦、榆树和柳树的喜爱,以及对春天即将到来和夜幕未降的期待,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诗词的结尾,苏轼提到了两位欧阳兄弟,展现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重要性。他将自己比作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赵景贶和陈履常的才华则像珍贵的玉器一样珍贵。尽管这次相聚可能无法延续太久,但他们共度的欢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给人以温馨而深远的印象。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郎自牵牛女自梭,驾言一岁一相过。不应妄念忘机杼,如此风波亦渡河。

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食饱更拂床,睡觉一嚬伸。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

长洲茂苑足珍材,剩买前山活翠栽。客土不疏承帝力,几多臣节共安来。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寄语白莲庵,迎我青松路。

宝瑟屏金深深处,斑衣箫玉香中。人生二美古难逢。杏苑今朝喜共。一霎豆花新雨,半帘梧叶清风。年年此景绿尊同。笑指南山称颂。

破贼须先易,行军要出奇。霆轰当不测,乌合本无知。夏税催科日,秧田插莳时。扫除如少缓,两不便公私。

江上新凉入酒杯。瑞芝堂祝寿筵开。五楼百雉更崔嵬。劳来流离施菽麦,作成丰稔到田莱。便朝天去也徘徊。

八月秋中玉律,十分月满瑶台。芳姿谪下佛宫来。疑是东方世界。黛绿旋闻香发,桃红新晕芳腮。春风满面笑容开。长似观音自在。

愁乾手自搭连筒,苦雨丁丁杙小篷。乞得花开急催客,明朝恐已着霜红。

识度追诸老,文章用一班。志心深国计,正论豫时艰。将指顾忧地,登车慷慨间。却闻涂巷语,有诏命公还。

琉璃擢干耐祁寒,玉叶金须色正鲜。弱质先梅夸绰约,献香真是水中仙。

尽护绕城家,炎风盛际花。漫天何所似,汉帜杂云霞。

一粒金丹,大如黍米,定中降胎。运阴阳根本,东龙西虎,结凝金水,择地深栽。九载无亏,三田功满,卦气周圆炉鼎开。偷元化,用自然宗祖,全在灵台。真才。休恋尘埃。况颖悟明堂婴未孩。幸淮滨相遇,灵丹付了,亲留玄旨,期进仙阶。此去何时,水云高会,更上烟霞岐路哉。人间世

摆脱人间名利韁,湖山深处事韬藏。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南邻博士只破帏,春来数日分春衣。东风陌上催蒙茀,不许看花缓缓归。那此此理未可诉,破费书厨走长路。静思我咎安致然,杳杳人情无问处。归来粉黛包亦结,安得衾绸更罗列。娇儿冬明示须啼,正恐当寒更无袜。命数从来有奇耦,北里士师真好手。一时欢笑父子同,箧载缣缃船载酒。

中兴盛事记磨崖,上有千年苔藓花。世变几经流水去,山喧犹有漫郎家。

政和乙未对彤庭,袖笔曾陪四海英。三十七年浑梦境,六千馀里邈神京。大钧播物无垠际,小录搜才有姓名。屈指西南存者几,成都首县一孤生。

多誉庸非蠲忿草,一谦良是辟兵符。先生謦欬忘鸡口,俗子过逢动虎须。

强读诗书叹白头,一官飘泊寄东周。匏瓜有系身难去,人足无音境更幽。晚接贤豪宽病思,老将文字写离忧。相思一夕亲谈笑,梦断云山相对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