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百官宅池上诗

一架荼醾覆水开,游鱼架底自徘徊。
如何知道人来看,故触流花去不回。

作品评述

《西百官宅池上诗》是苏泂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哲理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荼醾覆水开,
游鱼架底自徘徊。
如何知道人来看,
故触流花去不回。

诗词描绘了一幅荼醾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荼醾是一种祭祀中所用的酒,常常以浇洒或洗涤的方式表达敬意。这样的景象使得水面上的游鱼不禁自由自在地在水下游动。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有人来观赏这一美景呢?诗人回答道,因为当有人触动水面上的流动之花时,花朵便会随着水流离开原地,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诗人通过荼醾覆水和游鱼架底的形象,将人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传达出人们在追求美好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自然和他人的存在。诗中的流动之花象征着人们对于美的触摸和干预,而触动后的花朵则代表着美好的瞬间的流逝和无法复返。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瞬间,尊重自然的规律,并意味着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时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平芜连古堞,远客此沾衣。高树朝光上,空城秋气归。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

笑语北潭晚,微寒入绮疏。雨声留篆雾,灯影跃潜鱼。病间欲疏酒,老便惟读书。喜君新隐地,山翠切吾庐。

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亭与樵岚一样新,诗书不受世间尘。清风明月来无尽,不在溪山只在人。

长江送客静波澜,路入回溪第一湾。石濑横陈潮力减,风樯陡转橹声闲。驱除方寸无穷事,领略平生未识山。自笑疏慵似中散,政宜托落水云间。

自家汗气不曾觉,只未曾开人已知。熏出苏州二石佛,一人掩鼻一攒眉。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萧萧短发不胜梳。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旋篘白酒入盘盂。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文章声价冠东曹,海上传闻复钓鳌。白帝云中须采药,夜郎月下得吹箫。古来直道犹三黜,今日忧时枉二毛。濯锦江头非泽畔,挥毫何用赋《离骚》。

劳劳复劳劳,生人半行客。今人行古道,古道有行役。相逢莫等闲,相离易疎隔。殷勤红杏花,彻宵对芳席。明年花开人东西,青鸠食花旧处啼。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端州江口连云处,始信哀猿伤客心。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讲堂迷却散花人,百万茫茫徒苦辛。绝处逢生机路活,定应尊者是前身。

空中一洞足清风,上有长藤翠蔓穠。说与山灵护持取,苍皮瘦骨恐为龙。

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青山斜不断,迢递故乡来。

山石古来色,河流无尽声。行舟自往返,群木几枯荣。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复生。我来何所得,聊此濯尘缨。

圣诏颁宽大,天恩遍迩遐。雷风孚号令,草木动萌芽。

布素相知二十年,喜君新咏弄璋篇。洗儿已过三朝会,屈客应须满月筵。桂子定为前进士,兰芽兼是小屯田。至时担酒移厨去,请办笙歌与管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