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二胜(并叙)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
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
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作品评述

《庐山二胜(并叙)》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游玩庐山的经历和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游玩了庐山,南北两方都去过十五六次。
庐山的奇胜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我却懒得去写诗。
只是选取了其中最为出众的景点,写了两首诗。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在庐山游玩的经历。他游览了庐山的南北两个方向,多次前往,领略到了庐山的非凡之处。庐山的奇胜景观令他感叹,但由于懒散的性格,他并没有写出太多的诗作。然而,在庐山的众多景点中,他还是选择了其中最为卓越的几个,写了两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游览庐山的经历为背景,展示了他对庐山景观的赞叹和自己的写作态度。诗中提到他游览庐山的次数多达十五六次,显示了他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其景色的深入观察。他用"奇胜殆不可胜纪"来形容庐山的景色之美,语气恳切。然而,尽管庐山的景色如此优美,苏轼却承认自己因为懒散而没有创作出更多的诗作。

诗中的"独择其尤"表明他在众多景点中挑选了其中最为出众的几个进行描写,这也突出了苏轼的审美眼光和写作选择。尽管苏轼自称"懒不作诗",但他还是选择了写两首诗,表达了对庐山之美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简洁明快,以简述的方式展示了苏轼对庐山的游览和创作心得。它既展示了庐山的迷人之处,也反映了苏轼的个性特点和写作态度,以及他对自己创作的挑剔和要求。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创作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秋茂喜禾壮,官河带野桥。水光欺日白,寒气得风饶。觅火邻船并,沽醪市店遥。传闻征税急,不忍见渔樵。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千古风流忆孔明,老龙高卧志存身。强陪簪绂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便合痴狂称达者,谁能穷悴作骚人。一杯聊复从公醉,要见予言总是真。

江南五月稻抽芒,想见含花带露香。底事淮乡太迟晚,一犁新雨正开荒。

越岭千峰秀,淮流一派长。暂凭开物手,来展济时方。旧迹兰亭在,高风桂树香。地清无等级,天阔任徊翔。麈尾谈何胜,螭头笔更狂。直曾批凤诏,高已冠鹓行。啸傲辞民部,雍容出帝乡。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水占仙人吹,城留御史床。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席暖飞鹦鹉,尘轻

秋江清浅时,白露和烟岛。搘筇寂寞中,望断无人到。

忆见萌芽日,还怜合抱时。旧欢如梦想,物态暗还移。素艳今无几,朱颜亦自衰。树将人共老,何暇更悲丝。

飞下云閒玉箸书,忽如梦觉揖梅癯。古来髓脉今谁识,称得山中老饿夫。

沛艾如龙马,来从上苑中。棣华恩见赐,伯舅礼仍崇。镜点黄金眼,花开白雪騣.性柔君子德,足逸大王风。色照鸣珂静,声连喷玉雄。食场恩未尽,过隙命旋终。练影依云没,银鞍向月空。仍闻乐府唱,犹念代劳功。

老去读书非少年,故怜觳觫尚加鞭。看竹偶然閒半日,归来还愧腹便便。

麦秀微寒後,梅黄细雨前。湖滩初集鹭,堤柳未鸣蝉。琴带轻阴润,巾因小醉偏。晚来幽兴极,又上钓鱼船。

稍硬风头早已乖,更归暖处自沉埋。翻令千古成踪迹。枉吃罗山白饭来。

入开图籍底须箝,谁校蓬山三万签。有竹两窗聊下榻,为梅一笑几巡檐。虎头食肉亦安用,熊掌与鱼那得兼。好事人来勤载酒,纵无奇字不渠厌。

吾宗两才子,世乱身不免。绝娄华亭鹤,竟类东门犬。客行因强古,寒日下荒坂。井邑今豪雄,往事海涛远。

里社婆婆五六年,戍瓜催促上舲船。官情得似交情好,去意其如别意牵。

此花别是山茶种,鹤顶丹红眩碧柯。开出多心虽可爱,一心好处不须多。

为问人生,□要足、何时是足。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便使积官居鼎鼎,假饶累富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分已定,心能服。宛句畔,昭亭曲。有水多於竹,竹多於屋。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复多笔祥,震维缥德。乃共皮弁,其秋不忒。家正色齐,维民之则。璇霄眷佑,国寿箕翼。

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