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作品评述

庄暴见孟子翻译及注释

翻译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注释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色:脸色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
(11)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12)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13)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14)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15)语:告诉
(16)对:回答

庄暴见孟子主题思想

  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善于抓住齐王心理,逐步将对方的思想引上自己铺设的轨道,使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孟子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

庄暴见孟子鉴赏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文章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这篇对话体议论文,通过孟子与齐王的对话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

  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

  2、对比和重复。

  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

  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

  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

  4、因利势导,论辩灵活

  孟子见到齐王就“好乐”的事向齐王发问。齐王对“乐”的意义并不理解而觉理亏,因而“变乎色”,忙拿“直好世俗之乐”来作托词,不料孟子却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此时孟子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表现了论辩的灵活性。而后的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引导齐王将谈话的话题引入自己的轨道,逐步明确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诗词推荐

满头白粉紫葡萄,并无纹理项青毛。更兼淡薄轻银翅,三段之名亦似高。

文言文

未得尘劳息,须依善知识。若肯慈悲学,发愿施心力。入泥并入水,莫作闲戏剧。扬眉动目庭,法身无穷极。於中习懒者,管取没饭吃。趁队只□饱,披毛无了日。不信佛乘经,逐末本却失。咄哉大丈夫,你乘谁气力。当本无我人,贪忙有何益。何似歇无明,听吹无孔笛。五音六律全,皓月

文言文

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著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玕锦院,竹外蔷薇。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藓痕斑础石,渐雨熟梅时。傍短篱、成团粉蝶、掠野花、相逐□高低。忘言处,徽弦乍拂,流水先知。

文言文

茂陵移病在穷年,尚省长安在日边。生意不随枯树尽,危心重伴死灰燃。秋风压苑檀栾近,夕斗横台睥睨连。侧注旧冠尘满屋,定须弹拂故人前。

文言文

寻常西望故园时,几处魂随落照飞。客路旧萦秦甸出,乡程今绕汉阳归。已过巫峡沈青霭,忽认峨嵋在翠微。从此倚门休望断,交亲喜换老莱衣。

文言文

休罪明皇与贵妃,大都衰盛两相随。惟怜一派温泉水,不逐人心冷暖移。

文言文

黄鹄送黄鹄,中道言别离。送君不惮远,愁见独归时。罗网翳稻粱,江湖水弥弥。行行不相见,勉哉冥冥飞。

文言文

连日狂风已作难,今朝浊浪更如山。江神坚我归田志,故示危机一水间。

文言文

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家在翠微深处住。生计一犁春雨。客中且恁浮游。莫将事挂心头。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

文言文

散夏余五日,那事稳也未。争似长汀子,低头打觉睡。不管你金乌东升,玉兔西坠。生死到来,甚处回避。低声低声,墙壁有耳。

文言文

陋巷泥三尺,无人访隐沦。窗鸣风减睡,炊断雨添贫。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

文言文

古人不可见,滔滔天下是。渊明舍之归,惜此三径毁。樽中幸有酒,饮事付自尔。我观饮酒诗,信矣质而绮。

文言文

自信箪瓢乐,宁羞猿鹤惊。论高知峻节,交淡见纯诚。自昔心无间,相逢眼更明。何当荐有道,坐想软输迎。

文言文

才能诗便不能閒,与客提壶且看山。紫翠夕阳烟漠漠,绿阴深树鸟关关。酒杯不负林泉约,春事已非桃李颜。我醉欲眠君莫去,竹间自有月三间。

文言文

霁景有谁同远望,秋怀无奈只悲歌。云收远峤凝岚翠,雨歇空庭败叶多。

文言文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文言文

西风黄叶北门街,有句无人为翦裁。冲突前驱公会否,要求一语定敲推。

文言文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文言文

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宿鸟惊初见,幽泉落不闻。吟余凭前槛,红叶下纷纷。

文言文

冬日迎暄此未宜,苦吟那对朔风时。只夸砌下留残雪,不看檐间斗柄垂。

文言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