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偶题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作品评述

城南偶题

谁家朱阁道边开,
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
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
五门须听鼓声回。

中文译文:
城南的一座朱阁,开在道路旁,
竹子拂过栏杆,满蓄着青苔。
野水不知流向何处,
而游人却是闲来随便游览。

南山气息挺拔,红色的树木分布,
北阙之间,高风隔着紫色的苔。
可惜登临时的好景色,
五门必须听到鼓声回去。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城南的一处景点的感叹和触动。朱阁和青苔的描绘突出了这个地方的古朴和宁静。但是,野水的去向和游人的随便来去则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人们对于景物的欣赏与忽略。南山和北阙的描绘则描绘了两个地方间的距离和分别,给人以物理和情感上的遥远感。最后的两句中,作者感慨登高的美景,但也表达了离开的无奈和必须返回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同时,通过对野水、游人、南山和北阙的描绘,作者隐含了对于生活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的思考。最后的两句中,作者既表达了对于美景的留恋和不能久留的无奈,也点明了人们在流动的生活中无法停留的现实。整首诗意境优美,意蕴丰富,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作者介绍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诗词推荐

北山有鸣号,不洁而嗤凤。宜下绝交书,埙篪非伯仲。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老眼山林自是宜,卧龙春晚夕阳迟。芒鞋竹杖经行遍,绝胜篮舆喝道时。

春山寂寂锁云萝,林外钩辀声最多。不是哥哥行不得,只愁世路有风波。

书林轻别紫云边,轺传重行北斗间。正类子卿悲异国,不同太史访名山。鞍韂腾踏双腨重,风日煎熬两鬓班。待得使回翻旧稿,只应新例又刊删。

诗来已报平安好,犹恨得公诗不早。忽闻单舸下沧浪,却喜此翁元未老。折腰耐辱来皇州,大手妙割无鸡牛。平生拄腹五千卷,百未一究真难休。我昔从之曾竭蹶,刮眼期公空岁月。老来犹足举千钧,岂是周郎独英发。苕溪猎猎苹花风,溪楼万瓦如铺筒。未须黄帽催归去,尊酒一笑期君同。

江头云黄天醖雪,树枝惨惨冻欲折。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黄茅母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晚菊临杯思,寒山满郡愁。故关非内地,一为汉家羞。

水兼火,坎和离。两般消息怎生知。*哩,哩*。休烧练,莫修持。元来只是这些儿。*哩,哩*。

南园鼎盛时,纷纷车马迹。须臾风景异,树老春寂历。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

淡月精神,疏梅风韵。粉香融脸胭脂润。袖痕犹带玉虬烟,六朝窄样裁宫锦。眉黛分愁,眼波传信。酒阑画烛交红影。有期无定却瞋人,索强我早谙伊性。

休论道,莫参禅。无为清净好因缘。悟玄之,玄又玄。修正觉,夺仙权。威眸阐奕玩丹天。五灵飞,易羽仙。

仙家有药世无比,能乾水银作银子。老夫却把水晶环,熔作南溪一溪水。闲随稚子作儿嬉,金沙玉砾磊细陂。水从陂上泻涧底,椎碎水晶声满耳。忽然流下片苍苔,一朵碧云影千里。

饮乾巨海,推倒须弥,廓大灵通更是谁。馨香秀林枬檀枝,哮吼出屈师子儿。三千界现一弹指,八万门开双用眉。知不知,为不为。道满十处兮心超亿劫,影流万象兮气分二仪。

槛外甘堂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吴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邓通董贤何为者,一生长用水衡钱。

兵戈几载剧波翻,去住优游僧自閒。已熟机缘到真际,久将生死断人寰。沙明寒水月窥涧,露湿晓烟秋在山。一佛镜中那是别,孤云不离乱峰间。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满城风雨不禁秋,宁是先生懒出游。采菊未成三径约,看囊尚有一钱留。催租有底关诗思,落帽何妨付酒舟。今岁重阳还是客,湖山信美岂吾州。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