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作品评述

《再和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再和二首

忆观沧海过东莱,
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
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
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何日乞方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游览东莱时的回忆和情感。他回忆起曾经在东莱观赏沧海的壮丽景色,太阳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延伸。他描绘了桂观飞楼凌云迅速升起,仙幢宝盖拂过天空的场景。诗人提到他不再听到宫廷钟鼓催促晨钟,但却能感受到古槐树下的阴凉逐渐转移。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东莱,返回故乡会稽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东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他在此的感受。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沧海的浩渺、山峰的曲折和仙幢的飞舞。这种形象的描绘使整首诗词充满了豪放和奇幻的氛围。

诗中的"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一句,通过对时间感知的转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不再听到宫廷钟鼓的声音,而是能够感受到檐下古槐树的微凉,这种转变折射出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会稽是苏轼的家乡,他在外地游历时,对于回到故土的期盼和向往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诗词的亲切感和感人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归乡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于诗意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西风过雨冷孤云,客路衰骸与病亲。烟渚好横今夜笛,云林还忆旧时人。凌空丹药传岩客,照水红莲赋洛神。老泪数行伤别尽,自怜无可更沾巾。

曹瞒忍杀杨德祖,不敢复害祢正平。区区黄祖雀鼠辈,乃以嬉笑生五兵。才虽可爱亦可忌,人间险过羊肠路。不锄骄气祸之媒,祖也不仁衡未智。黄鹤楼前江水平,鹦鹉洲边春草青。凭君酹酒吊孤冢,古来贤哲非贪生。

西川庆上人,本来没弟兄。须知自性如空体,水月之中未解真。个事不传声色句,元来心法独灵明。

烟笼远浦迷芳草,日照澄湖浸碧峰。幸有清樽堪酩酊,忍陪良友不从容。

青青覆雉麦畦肥,柳线轻黄拂面垂。拟赠物华无丽句,徒惭口业未抛诗。

宫额新涂一半黄。蔷薇空自效颦忙。澹然风韵道家妆。可惜今宵无皓月,尚怜向晓有繁霜。何妨手捻一枝香。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初试夹纱半袖。与花枝、盈盈斗秀。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别后知他安否。软红街、清明还又。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沅水与湘水,合流俱洞庭。如何君于我,乃隔影与形。沧江鸥鹭野,深林兰蕙馨。含章斯发发,遂性逐冥冥。

看花喜极翻愁人,京洛久矣为胡尘。还知姚魏辈何在,但有欧蔡名不泯。夕阳为我作初霁,佳节过此无多春。更烧银烛饮花下,五陵佳气今方新。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江墅幽居好,名山对九华。疏篁十馀亩,古屋两三家。碓下鸡争黍,篱根虺逐蛙。水边闲送目,独鸟在秋槎。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南康名酒有残樽,急唤荷杯作好春。紫幕能排北风冷,夕阳偏惜半船温。

红叶落湘川,枫明映水天。寻钟过楚寺,拥锡上泷船。病客思留药,迷人待说禅。南中多古迹,应访虎溪泉。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一泓已脱归涔水,万顷初惊广莫乡。且向江湖成自在,幸因风雨得腾骧。

清跸初传日未西,鸿胪将引唱班齐。营门风暖千旗动,辇路云香万马嘶。草绿夜塘多是水,雨晴沙道不成泥。忽传四鼓銮舆发,不寐时时听晓鸡。

清江渺渺绿浮天,博物无人继昔贤。应有斗间灵气在,谁能更与斸龙泉。

嚣尘楚城外,一寺枕通波。松色入门远,冈形连院多。花时长到处,别路半经过。惆怅旧禅客,空房深薜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