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作品评述

《喜雨》

南国旱无雨,
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
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
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
应得夜深闻。

中文译文:

南国干旱无雨水,
今日晨霞照江云。
初时青空云浩浩,
细雨早已洒纷纷。
巢中燕子高飞去,
林中花叶湿几分。
夜晚来临声不绝,
夜深才能听到阵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杜甫在唐朝写成,描述了南国长时间没有下雨,终于在今天的早晨,天空中的云朵都变得厚重起来,雨水开始洒落。到了晚上,雨声依旧不绝。整首诗以“南国旱无雨”为开头,通过描绘早晨的江河和云彩、细雨洒落的情景,表现了雨水的来临对人的喜悦之情。

诗中的“初时青空云浩浩,细雨早已洒纷纷”,字面上描绘了初时天空的云和云中的细雨,但更深层次上,它隐喻着南国人民期待已久的雨水,终于来临了,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喜悦。诗中的“巢中燕子高飞去,林中花叶湿几分”,通过描绘燕子高飞和花叶被雨水湿润,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丰收的景象。最后两句“夜晚来临声不绝,夜深才能听到阵阵”,描绘了夜晚雨声不止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心的感觉。

整首诗亲切地描绘了南国旱情解救的喜悦和大自然的恢复和生机。通过对雨水的描写,诗人表现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愿望。这首诗以其精炼的文字和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丰富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深厚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扁舟今日去,昨夜月添愁。诗满湘波上,名高庾岭头。友朋千载事,今古一般秋。石鼓多遗刻,君能寄雁不。

碧篠珍丛北户阴,时时天籁著风琴。体中痴黠何须判,一夜甘为洛客吟。

朔风吹玉满天涯,旷望平林处处花。袖手冬窝无事客,不分疆界是谁家。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本分家风,寻常日用,何方不是林泉。饥餐渴饮,任运度流年。行止非人所及,休思算、好弱由天。君知麽,一身尚假,万事岂牢坚。些儿穷活计,寂寥潇洒,有口难言。箪瓢不置,那得买山钱。且恁腾腾兀兀,任从他螳战蜂喧。真清乐,松间步月,石上枕书眠。

醉来中岁里,那复有童心。只觉忘人我,何为更古今。山河秋兀兀,星露夜愔愔。惆怅惟陶阮,悬知磊磈襟。

□作蛩吟肩耸山,了无萦系一生閒。梦回春草池塘外,诗在梅花烟雨间。但得双眸长炯炯,从教两鬓自斑斑。此身穷达何消问,天道乘除去复还。

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如粟。关中父老百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殷勤为我下田租,百钱携偿丝桐客。游春漫光坞花白,野林散香神降席。拜神得寿献天子,七星贯断姮娥死。

饮茶作别出萝门,相送犹怀握手温。断雁几时归缀字,浮萍随处卧生根。秋风窗外拥芦雪,梦冷床头堕月魂。麈柄年来疲转徙,却思红颗共炊盆。

朔风吹玉满天涯,旷望平林处处花。袖手冬窝无事客,不分疆界是谁家。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西颢沆砀,执矩司秋。诹言协灵,时祀也修。礼有荐献,爰视公侯。秩而祭之,百福是遒。

云屏屏断乱山稠,中有青螺百尺修。拔萃出群高地步,导前拥后作班头。上连霄汉不盈尺,俯视冈陵总下流。吾道与君亦相似,功会一篑便相侔。

天上瑶池覆五云,玉麟金凤好为群。不须更饮人间水,直是清流也汗君。

竹瘦门逾静,楼高山太低。白烟青树走,细雨大江迷。野水东西流,园蔬上下畦。僧无城市去,岩有鬼神栖。

一瓶一钵是生涯,来扣枢扉带砺家。宠服降从丹凤阙,禅房归掩赤城霞。五芝岩下传心印,八桂峰前散雨花。还伴白云重到此,会看恩馆筑堤沙。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认得裙腰芳草路,魂消。曾折梅花过断桥。潘鬓为谁凋。长恨金闺闭阿娇。遥想晚妆呵手罢,天饶。更傍珠唇暖玉箫。

紫气天元出故关,大明先照九垓间。鳌山海上秦娥去,鲈脍江边齐掾还。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阶级峻如山。蟠桃树在烟涛水,解冻风高未得攀。

危言危行古时人,归向西山卧白云。买宅尚寻徐处士,餐霞终访许真君。容颜别后应如故,诗咏年来更不闻。今日城中春又至,落梅愁绪共纷纷。

尧夫非是爱吟诗,安乐窝中无所为。古道白头无处用,今时青眼几人知。嵩山洛水长相见,秋月春风不失期。筋力虽衰才思壮,递年比较未尝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