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八月十五这个节日观看潮水时的情景,并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期望。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吴儿生长狎涛渊,
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
应教斥卤变桑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观潮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的“吴儿”指的是生活在江苏吴地的人们,他们从小就与大海相伴,与潮水为伍。他们与潮汐的起落相互熟悉,犹如与潮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接着,诗中的“冒利轻生不自怜”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了追逐私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人们的不满。这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们对自身的生命和价值缺乏应有的珍惜和怜惜。
然后,苏轼通过描述“东海若知明主意”来表达了对社会的期望。这里的“东海”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社会,期待社会能够有明确的主意和方向,引导人们远离冒险和短视的行为。作者希望社会能够有清晰的认知和意识,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价值和长远的利益。
最后,诗中的“应教斥卤变桑田”是对社会的期许。这里的“卤”指的是盐,代表短视的、追求眼前利益的行为。作者希望社会能够加以斥责,让这种短视行为转变为更加深远和可持续的发展,就像是将原本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桑田一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观潮的景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期望,传达了苏轼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社会进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