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

赠君长铗君当歌,每食无鱼叹委蛇。
一朝得见暴公子,櫑具欲与冠争峨。
岂比杜陵贫病叟,终日长镵随短蓑。
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
故将换砚岂无意,恐君琱琢伤天和。
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报章苦恨无好语,试向君砚求余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那将屋漏供悬河。

作品评述

诗词:《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赠君长铗君当歌,
每食无鱼叹委蛇。
一朝得见暴公子,
櫑具欲与冠争峨。
岂比杜陵贫病叟,
终日长镵随短蓑。
斩蛟刺虎老无力,
带牛佩犊吏所诃。
故将换砚岂无意,
恐君琱琢伤天和。
作诗反剑亦何谓,
知君欲以诗相磨。
报章苦恨无好语,
试向君砚求余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
那将屋漏供悬河。

中文译文:
送给长铗兄,兄弟应当高歌,
每次吃饭没有鱼,感叹自己像被蛇束缚。
有一天遇见了嚣张的公子,
装束华丽,欲与王冠争峰。
难道与杜陵的贫病老叟相比,
整日里拖着短蓑衣长镵(一种短刀)。
斩蛟刺虎的英雄老了无力,
带着牛皮佩戴犊子的牛仔被官吏所嘲讽。
因此选择换砚台并非无意,
担心兄弟的珠宝镌刻会伤害到天和(指天命)。
作诗反对使用剑,这又是何意呢?
知道兄弟欲以诗来交流。
在文报上苦恼没有好文章,
试着向兄弟的砚台寻求一丝余波。
诗写成了,剑却飞向砚台,应该会嘲笑我,
屋漏的水滴供养着悬浮的河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长铗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苏轼对长铗的思念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与长铗不同命运的感慨。

诗的开头,苏轼赞美长铗应当高歌,但在生活中却常常感到受困,没有自由,就像被蛇所束缚。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与长铗的不同遭遇。苏轼遇到了一个嚣张的公子,他的装束华丽,意图与王冠争峰,而苏轼却与杜陵的贫病老叟相比,整日里拖着短蓑衣和长镵,生活艰辛。苏轼用斩蛟刺虎来形容自己年迈力衰,带着牛皮佩戴着犊子的牛仔,却被官吏所嘲讽。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谈到了砚台和剑的象征意义。他表示选择换砚台并非无意,而是担心自己的珠宝镌刻会伤害到天和,表达了对长铗的关切之情。此外,苏轼也谈到了诗和剑的关系,他说作诗反对使用剑,却欣然接受以诗相磨的方式与长铗交流。他苦于无法在文报上写出好文章,因此试着向长铗的砚台求取一丝余波,希望能够得到灵感和启发。最后,苏轼表示他的诗写成后,剑会飞向砚台,而屋漏的水滴却供养着悬浮的河流,暗示着他的作品可能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长铗的敬重与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官场和社会上的挫折和无奈。他通过诗歌与长铗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对文学创作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抱怨。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苏轼与长铗两个不同命运的人物,以及诗与剑的象征意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百里有民社,古为子男国。苟有爱物心,稚老皆蒙德。为身不为人,鄙哉陶彭泽。

渚花飘锦已残春,几对江山思故人。邂逅欲书书不得,醒狂于此见天真。

记注愆期已隔年,濡螭夹案谩云然。惟余一事光千古,后殿前朝听直前。

拟握陂龙陟凤台,厌闻远雁一声哀。霜乾殷叶背林去,雨足黄云归谷来。蕙幛可能留鹤宿,草堂终待觅桤栽。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囷作散材。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长相思,相思者谁?自从送上马,夜夜愁空帏。晓窥玉镜双蛾眉,怨君却是怜君时。湖水浸秋藕花白,伤心落日鸳鸯飞。为君种取女萝草,寒藤长过青松枝。为君护取珊瑚枕,啼痕灭尽生网丝。人生有情甘白首,何乃不得长相随?潇潇风雨,喔喔鸣鸡,相思者谁?梦寐见之。

只存我与二三公,可叹人生瞬息中。给使老来身未死,知能几度见春风。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

岩岩千丈松,大厦不收拾。已作涧壑卧,更困蝼蚁穴。天果无意哉,问龟龟不食。悲歌气填膺,白虹为贯日。向来亡公子,后日九州伯。奈何蕞尔曹,乃敢观裸浴。士穷有如此,於君更心恻。平生治国手,仅脱在陈厄。三彭捃细故,二竖每明德。闻之投袂起,此士岂易得。可无不赀药,粉珠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瘦筇生本接西蛮,我已携来二十年。辍赠柽师归老处,称将吟倚虎溪边。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向吴天万里、一叶归舟。岁月尽悠悠。有清歌一曲,醉中自笑,酒醒还愁。几度春莺啭午,塞雁横秋。渔笛蓑衣底,依旧勾收。多谢飞来双鹤,□水边林下,伴我遨游。笑老莱晨昏,色笑为亲留。有向来、素琴三尺,枕一编、《周易》在床头。君知否,家山梦寐,浑胜瀛洲。

江南春信梅先赋,休道春迟。映竹开时。姑射仙人雪作肌。青楼且莫吹羌管,留劝金卮。折取高枝。香满名园蝶未知。

弄月黄昏,封霜清晓,数枝影堕溪滨。化工先手,幻出一番新。片片雕酥碾玉,寒苞似、已泄香尘。聊相对,畸人投分,尊酒认荀陈。吾年,今老矣,佳人薄相,笑插林巾。愧苍颜白发,回授乌云。玉镜台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颦。君知否,寿阳额上,不似鬓边春。

鼠山山下鼠山潭,名字常因艇子谈。几欲赋诗收拾汝,技穷如我莫多贪。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窗前新栽楸子树,去岁移自东君家。根深土冻重莫致,挽以两犍载一车。方经旬日即蓓蕾,秋深结子如丹砂。人言此特余气耳,来岁未必能芬葩。我初闻之稍惊怪,重以土俗相传夸。今年春风已撩乱,千株万卉皆萌芽。南山青翠远可见,独有此树犹枯杈。我征前言苦不乐,行怜坐惜恒咨嗟。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感兴聚灭元同水上沤,痴人贪着不知休。生便当路栽荆棘,死代群雏作马牛。上陇计全谋蜀道,长城功半废少丘。古来大手犹如此,只合将心向内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