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俞樾的《木兰花慢》
拼音和注音
píng tā , wú yuè gān g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吴越: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干戈:(名)泛指武器。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原诗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
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
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
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
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