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灵隐惠明禅师

千峰影里叶初凋,极望还将慰寂寥。
也谓毫端不相隔,秋云秋水奈遥遥。

作品评述

《寄灵隐惠明禅师》是宋代禅宗大师释重显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峰影里叶初凋,
极望还将慰寂寥。
也谓毫端不相隔,
秋云秋水奈遥遥。

诗意:
诗词以秋天的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千峰重叠的山影中,树叶初次凋零的景象。然而,作者通过展望远方,寄托了对心灵寂寥的安慰。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和形式的境界,即使微小的物象之间看似相隔遥远,但在禅宗的境界下,秋云和秋水之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千峰影中叶初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变化。然而,他通过望远的眼光,寄托了对内心寂寥的安慰。诗中的“极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暗示着超越现实的境界。诗的最后两句“也谓毫端不相隔,秋云秋水奈遥遥”,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形式和界限的理念。尽管秋云和秋水看似遥不可及,但在禅宗的境界下,它们并不相隔,彼此之间没有界限和隔阂。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时空和形式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越物质的境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禅宗的哲理,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诗词推荐

深锁雷门宴上才,旋看歌舞旋传杯。黄金鸂鶒当筵睡,红锦蔷薇映烛开。稽岭好风吹玉佩,镜湖残月照楼台。小儒末座频倾耳,只怕城头画角催。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

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已深鸠唤雨。正是山斋睡足时,不觉花间日亭午。

相逢初不出相期,笑见熙间喜见眉。总是庐陵老惮客,未询其价已先知。

何烦喜事灯来报,喜事山间足可夸。绿竹乍移都出笋,素馨冲腊小开花。疏牙送饭匙犹健,细字抄书笔有加。况是山前膏雨足,平平春水浸秧芽。

道旁鬼镞飞神丛,狂客贼我人中龙。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盘盘门外野水滨,可怜高冢埋麒麟。髑髅饮恨尚不朽,死骨肯作曹瞒臣。墓旁春草年年碧,黄金握臂人耕出。姓名幸尔人不知,却怪中平一方石。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从今日日新。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日日经行只小园,静搘邛竹听鸣泉。此时心事何人共,素壁题诗第几篇。

长安久客逢摇落,不独悲秋更忆乡。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

请得忙中物外身,要看飞瀑泻天绅。佳时每与渔樵伴,放语相倍是故人。

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缸。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窗前。

此郎守节固堪论,汉玺飘飘亦仅存。周勃取将迎代邸,霍光持去授皇孙。

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去闲知路静,归晚喜山明。兰芰通荒井,牛羊出古城。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

省户归来不计年,悠然高卧镜湖边。勾帘每对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脉泉。学问诚身元有道,厄穷知我岂非天。虚名自古能为累,正恐人看直一钱。

道人曾与谪仙游,仙去骑鲸师白头。骑鲸端复向何处,试问援琴招得不。

春风吹作万家春,谁得联鑣从使君。微径问花同载酒,深堂剪烛细论文。王郎把臂簪仍盍,严老呼舟首又分。安得云龙随上下,佳辰不复叹离群。

莺锦蝉縠馥麝脐,轻裾花草晓烟迷。鸂鶒战金红掌坠,翠云低星靥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春思半和芳草嫩,碧萋萋。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绳拂子,打檀郎。

秋思公何高,堆积自嵱嵷。出为悲秋辞,万仞见孤耸。念我老於诗,我发实种种。而後伤故人,故人多作冢。阴风夜木嗥,窸窣闻鬼悚。独我忘形骸,百事乃纤冗。不眠霜月上,霜月如可捧。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才昔高南国,名今播八纮。英姿留此地,馀泽及编氓。仙去江山在,恩来日月明。经从千载后,款谒荐微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