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灵隐惠明禅师

千峰影里叶初凋,极望还将慰寂寥。
也谓毫端不相隔,秋云秋水奈遥遥。

作品评述

《寄灵隐惠明禅师》是宋代禅宗大师释重显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峰影里叶初凋,
极望还将慰寂寥。
也谓毫端不相隔,
秋云秋水奈遥遥。

诗意:
诗词以秋天的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千峰重叠的山影中,树叶初次凋零的景象。然而,作者通过展望远方,寄托了对心灵寂寥的安慰。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和形式的境界,即使微小的物象之间看似相隔遥远,但在禅宗的境界下,秋云和秋水之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千峰影中叶初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变化。然而,他通过望远的眼光,寄托了对内心寂寥的安慰。诗中的“极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暗示着超越现实的境界。诗的最后两句“也谓毫端不相隔,秋云秋水奈遥遥”,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形式和界限的理念。尽管秋云和秋水看似遥不可及,但在禅宗的境界下,它们并不相隔,彼此之间没有界限和隔阂。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时空和形式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越物质的境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禅宗的哲理,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诗词推荐

家家节物竞今朝,风俗未分南北遥。莫向除薪觅如愿,且凭爆竹走山魈。

须弥纳芥不为夸,曾向壶中贮九华。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

东君已了韶华媚。未快芳菲意。临居倾倒向荼コ。十万宝珠璎珞、带风垂。合欢翠玉新呈瑞。十日傍边醉。今年花好为谁开。欲寄一枝无处、觅阳台。

一到毗陵心更劳,冷吟闲步拥云袍。岂缘思妙尘埃少,自是风清物态高。野色疏黄连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桥。终须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间好羽毛。常忆双溪八咏前,讲诗论道接清贤。文欺白凤真难及,药撚红蕖岂偶然。花湿瑞烟粘玉磬,帘垂幽鸟啄苔钱。自怜不是悠悠者,吟嚼真风二十年。

诗兴句牵日日新,年光初破雨弥旬。旧游已得新工部,佳句今逢休上人。云外驰心关水石,江边搔首望星辰。泥深未爱寻山屐,谁与西庵杖屦亲。

[黄钟角]荪无不在,日兴我居。孰不可来,肸乡斯须。象服龙驾,渊渊鼓浮。荪不汝多,多汝意孚。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欲问堂上人,先闻发歎息。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十日一风雨,五谷千常丰。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饭馀临槛数龟鱼,蛙黾跳浪亦任渠。笼寄双凫古灵去,不因羽客换鹅书。

我得圣俞诗,於家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

相从有命每倾舒,不寄辕端即坐隅。肯落苏家悭妇手,深藏云待不时须。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①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②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③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④

江城吹晓角,愁杀远行人。汉将犹防虏,吴官欲向秦。布帆轻白浪,锦带入红尘。将底求名宦,平生但任真。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了无一物可当情,休数行年问丙丁。世事于今浑似梦,醉魂从此不须醒。江流带月分清浊,星汉无云见纬经。酒尽更谋须稚子,坐听潮落响霜汀。

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山都号风寡狐泣,杜鹃呜咽愁幽冥。

主鬯之重,允屡贤明。承华笔避,上嗣胜英。礼修乐举,育德开荣。一人元良,万邦以宁。

我昔少年日,无事幸休居。佩弦戒性缓,每师董安于。迨兹桑榆景,始悟失东隅。屡将孱弱躯,触冒风波途。严冬朔风急,夜绝高邮湖。岂不幸利涉,为计良已疏。古人戒垂堂,况我疾病余。前途谅多险,欲悔将焉如。

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郁郁葱葱初抱送,惊惊怕怕永销除。子瞻要待啼时看,介甫曾夸画不如。先敞高门容驷马,旋闻别馆戏羊车。中庸诗礼牢扃鐍,他日亲传伋与鱼。

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