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摝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剃草汛我庭。
蛇蚓无留藏,行径免露零。
划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
朗月明其抟,古镜还精灵。
语寂理已会,虑澹神自冥。
白发一老翁,兀然坐孤亭。

作品评述

《去萍草》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童子带着竹器去清除池塘中的萍草,观赏水中的鱼儿,欣赏清澈的池水和青翠的水底景色。他还呼唤着正在修剪荷叶的园丁,希望将庭院整理得更加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他划去了污垢,使水面清澈如镜,拨开了浮蔽,使光芒闪烁。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到了古镜中的精灵。他的心思静谧,思绪安宁,不受外界纷扰。最后,诗人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坐在亭子里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孤寂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童子清理池塘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童子摘去萍草、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恬静,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诗人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将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等琐碎的事物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摝"、"剃"、"划"、"拨"等,使得诗句生动有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月光和古镜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意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摘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修剪庭院草。
蛇蚓无留藏,径上不露零。
划除污垢尽,拨开生皛荧。
明月照抟抟,古镜显精灵。
心静悟已达,思绪随自宁。
白发一老翁,独坐孤亭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描述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谢谢,这是诗词《去萍草》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词通过琐碎的事物和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金橙实佳果,不为土人重。上苑闻未多,谁能为移种。

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客里又深秋,凄凉怕举头。西风吹败叶,叶叶是归愁。

仲冬至仲春,阴隔久不雨。耕农将失时,萌颖未出土。帝心实焦劳,日夜不安处。祷祠烦骏奔,肸飨杳无补。帝时降金舆,遍款灵真宇。百姓知帝勤,变愁为鼓舞。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已见尧为君,安问谁为辅。

有瑑期实,有编斯册。导以麾仗,奏以金石。祲威盛容,煌煌赫赫。巨工奉之,高灵来格。

望实诸公右,文章百代师。匡时存诏令,谋国见丞疑。易识悲麟意,难追吐凤辞。门生满天下,谁继蔡邕碑。

灯前初见。冰玉玲珑惊眼眩。艳溢香繁。绝胜溪边月下看。铅华尽洗。只有檀唇红不退。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

津亭徙倚客衣单,秋尽江南亦已寒。雁翅不禁疏雨湿,枫林初染早霞丹。少年已叹儒冠误,暮境更知行路难。倦马归来踏残日,长吟聊得写忧端。

避地托山翁,归心亦欲东。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抖擞尘衣黑,摩挲泪眼红。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

旧游曾记当年,凤城雨露开晴昼。端门发钥,御炉烟暗,宫花影覆。帝念民劳。俾乘轺传,暂临牛斗。散阳和四照,春光万井,来小试、调元手。职业才华竞秀。汉廷臣、无出其右。九重眷倚,频虚槐鼎,争迎衮绣。爽气西山,绿波南浦,酿成芳酒。趁锋车未到,霞觞共祝,百千长寿。

妾心如关,守卫严甚。欢竟入来,如无人境。妾心如室,欢来居中。键户藏钥,欢出无从。妾为刀背,欢作刀口。欢情自薄,妾情常厚。

芳润园林不似贫,年光无尽逐番新。来禽颜色不禁雨,搏黍语言如惜春。身外岂关吾辈事,镜中已换昔时人。神僊定未超尘俗,犹插金貂侍帝晨。

雨小宁论旱可濡,凉生但喜病微苏。归云返照当年句,落在君家我所无。

饧面留寒不肯浓,一年春事看成空。人歌人哭清明日,花落花开昨夜风。薄薄絮泥行燕子,深深茭荡出凫翁。西泠桥上多车马,有底狂驰百岁中。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已着风帆似马奔,雪花无数入船门。诗穷到处无医治,愁绝湘江浸楚魂。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只恐雪晴花便尽,数来山寺亦无他。

城外西湖水,泉根暗入池。鱼游如有翼,树老欲无枝。前度故人去,一番新住持。老僧扶杖出,但问孰相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