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摝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剃草汛我庭。
蛇蚓无留藏,行径免露零。
划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
朗月明其抟,古镜还精灵。
语寂理已会,虑澹神自冥。
白发一老翁,兀然坐孤亭。

作品评述

《去萍草》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童子带着竹器去清除池塘中的萍草,观赏水中的鱼儿,欣赏清澈的池水和青翠的水底景色。他还呼唤着正在修剪荷叶的园丁,希望将庭院整理得更加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他划去了污垢,使水面清澈如镜,拨开了浮蔽,使光芒闪烁。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到了古镜中的精灵。他的心思静谧,思绪安宁,不受外界纷扰。最后,诗人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坐在亭子里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孤寂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童子清理池塘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童子摘去萍草、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恬静,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诗人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将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等琐碎的事物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摝"、"剃"、"划"、"拨"等,使得诗句生动有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月光和古镜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意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摘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修剪庭院草。
蛇蚓无留藏,径上不露零。
划除污垢尽,拨开生皛荧。
明月照抟抟,古镜显精灵。
心静悟已达,思绪随自宁。
白发一老翁,独坐孤亭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描述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谢谢,这是诗词《去萍草》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词通过琐碎的事物和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某兹者共沉某官道协降神,祥开诞旦。五百年而名世,允谓间生;八千岁而为春,定膺难老。俯仰都无于愧怍,谤谗何损于忠良。却雁鹜而暂得闲身,对龟鹤而永绥眉寿。辄陈俚语,上祝台躔。狂斐是惭,览掷为幸。小队停钲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平尽群蛮方易镇,此事多应有

远乐数声闻玉箫,酒酣起舞月中宵。谪仙当日真豪放,明镜飞空许见邀。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先帝方归盛德园,龙輴半夜浙江边。孤臣泣血无他请,愿把奸臣诉九天。

江月上秋衣,来敲远寺扉。栖禽惊客至,睡仆讶僧归。钟度行廊尽,灯留浴院微。非无招旅馆,禅寂愿相依。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

瑞峰来现宰官身,清峙岩岩耸缙绅。闻道石头时说偈,一堂惊动水云人。

列城若个是张巡,拊髀方思志义臣。怀印绶亡多委郡,援鍪弧死更无人。肆鸡竿赦还迁客,出褭蹄金聚散民。待得玄冥解严了,东皇太乙又行春。

斋余一椀是常珍,味触色香当几尘。借问深禅长不卧,何如官路醉眠人。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秦山秋色陇山云,为客那堪复送君。八月胡天寒气早,数声羌笛雪纷纷。

丁男负荷力已疲,弱妻稚子颜色悲。亲戚坟墓谁忍弃,嗟尔岂愿为流移。春蚕成茧谷成穗,输入豪家无孑遗。丰年凛凛不自保,凶年菜色将何如。但忧衔恨委沟壑,岂暇怀土安室庐。故乡既已不可居,他乡为客将谁依。黄鸡啄黍白酒熟,去家未久吾怀归。农桑不事得温饱,见尔令人颜忸怩。

每看新图忆旧游,远情闲景共悠悠。乱鸿沙渚烟中夕,黄叶江村雨外秋。乱后得安翻讶梦,醉来因感却生愁。那能便结沧洲伴,重向烟波觅钓舟。

城市方炎热,村墟乃尔凉。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独鹤警秋露,双萤明屋梁。卧闻机妇织,感叹夜初长。

衲衣下事火烧山,腊月家贫彻骨寒。堪笑连延曾未息,眉毛焦赤面皮乾。

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心游幽阙鸟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二副使主笑语相従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叠石状崖巘,翠含城上楼。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潇洒主人静,夤缘芳径幽。清辉在昏旦,岂异东山游。

天气正清和,人清物意嘉。绿树荫屋角,微风起檐牙。挟书仲舒园,种菊渊明家。逍遥无一事,远志凌青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