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法会因由分第一

斋余衣钵收,心外更无求。
法王灌顶子,离相性优游。

作品评述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法会因由分第一》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译文:
斋余衣钵收,
心外更无求。
法王灌顶子,
离相性优游。

诗意:
这首诗是释印肃创作的佛教诗词,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尘世红尘的心境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修行的境界。诗的开头写道:“斋余衣钵收”,斋指的是禅修时的斋戒,衣钵是僧人的衣物和钵具,收起来意味着诗人要静心修行,暂时与世隔绝。随后的一句“心外更无求”表明诗人放下了尘世间的欲望和执着,心境超越了尘世的纷扰,不再有外在的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法王灌顶子”,法王是指佛教中的高僧,灌顶是一种佛教仪式,代表着传授佛法的权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得到法王的灌顶,获得更深的佛法指导,以进一步提升修行境界。

最后一句“离相性优游”,离相指的是离开世俗的相,性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本性。这句诗表示诗人希望能够在修行中超越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游走于清净与解脱之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内心自由、超越尘世的愿望和境界。它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通过修行追求内心安宁与解脱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功成一旦等闲休,岂信升沈满眼愁。莫道盈虚干甚事,天仙灭静镇常幽。

醉语醒犹记,来诗读转新。不绿明好密,其柰客居贫。无乃阳秋误,云何鼠朴珍。端今和者寡,敢以速为神。

四十垂垂老,文章岂更新。鼻端如可斲,犹拟为挥斤。

读书灯,明暳暳,溪堂硬度人亲送似。历落平生未见书,与汝间关几半世。几年来,味无味,并与青编共捐弃。半身沦落浙江濆,壁角破圈尘没鼻。新春忽尔思起废,顷刻工夫依前具。提入山翁结草庐,永夜虚窗照天地。圣教衰,异端炽,千古冥行士何事。人人有此大光明,埋没荒唐渺漫处

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便就南亭里,余尊惜解酲。

好客评诗过草堂,琴尊留共晚风凉。天边云气不成雨,地上月华浑似霜。渠碗羹浮芹叶嫩,碧筒酒吸藕花香。明朝别我城西去,水色山光引兴长。

今朝八月初五,好事分明为举。岭头漠漠秋云,树底鸣鸠唤雨。昨夜东海鲤鱼,吞却南山猛虎。虽然有照有用,毕竟无宾无主。唯有文殊普贤,住,住,我识得你。

二千年前公案,今朝重为提撕。同住大光明藏,无修无证无为,脑后依前欠一槌。

贫至今年剧,真无地置锥。判愁停贳酒,忍病罢迎医。性嬾非关老,天穷岂坐诗?秋风还欲到,便可数期颐。

驿骑朝天去,江城眷阙深。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自嗟文废久,此曲为卢谌。

玉马朝周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千行宰树荆州道,暮雨萧萧闻子规。

君爱本相饶,从来似舞腰。那堪攀玉座,肠断望陵朝。怨著情无主,哀凝曲不调。况临松日暮,悲吹坐萧萧。

忆昨寄书今几日,缺然无地接殷勤。秋风红叶堪题句,寒夜青灯忆对君。三径吾将归问路,一尊何日再论文。番湖政与冰溪接,鸡犬虽遥亦共闻。

两架酴醾侧覆檐,夏条交映渐多添。春归花落君无恨,一架清阴恰满帘。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汉皇锐意求神仙,神仙之效何茫然。蓬莱弱水不可到,且立宫中承露盘。饿餐玉屑不堪饱,谁谓有方能却老。人生修短数在天,多慾未必能延年。秋风吹老茂陵树,年年空滴金茎露。建章宫阙随烟尘,块然屹立惟铜人。宫官西来果何意,一朝辞汉将归魏。吁嗟铜人如有知,口不能言惟泪垂。

北山尽环合,柔岗轻杂云。一峰自能好,况此玉成群。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