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陈琏的《见东平城外墓林偶成》
拼音和注音
dōng píng chéng wài bàn sōng qiū , gǔ zhǒng léi léi jì shàng li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累累:1.憔悴颓丧的样子:~若丧家之狗。也作儽儽。2.接连成串:果实~。
东平:地名。在今山东省。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陈琏
不详
原诗
东平城外半松楸,古冢累累迹尚留。
翁仲凄凉空在目,石麟埋没几经秋。
金丹难驻容千载,贵贱同归土一丘。
欲觅断碑稽往事,白杨风起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