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笋峰

天下名山说武夷,高峰晴树碧云齐。
望穷石鼎疑无地,行到山根却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隐,草书悬壁半留题。
几时扫断红尘路,一叶渔舟九曲溪。

作品评述

《接笋峰》是宋代诗人邱攀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接笋峰

天下名山说武夷,
高峰晴树碧云齐。
望穷石鼎疑无地,
行到山根却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隐,
草书悬壁半留题。
几时扫断红尘路,
一叶渔舟九曲溪。

中文译文:
接近峰岭
天下著名的山岭名为武夷,
高峰上晴朗的树木与碧云形成一体。
远望,石鼎如穷,仿佛没有尽头,
行至山脚下却有通往高峰的台阶。

山脚下是茅屋聚集的村落,居住着许多隐居者,
墙上悬挂着草书,留下半截题字。
何时能扫清纷扰的尘埃,重新选择一条道路呢?
一片叶子上载着渔舟,进入蜿蜒曲折的溪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武夷山的感受,并通过对山峰、村落和乡村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静、隐逸生活和简约自然体验的向往与追求。

首联峰峦高耸,云雾缭绕,景色壮美,给人以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石鼎虚无的景象,传达了山峰的高不可攀,给人一种壮丽而遥远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下联却出人意料地揭示了一条通向山顶的梯子,这象征着在壮美的外表下隐藏着困难和艰辛,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渺小与努力的对比。

在村落中,作者提到了茅屋和隐居者,以及半截字句悬挂在壁上,这些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与世隔绝的氛围。村中的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安宁,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拒绝和追求宁静的向往。

最后一联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作者希望能摆脱喧嚣喧扰的红尘,重新选择一条道路,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宁静。叶子上的渔舟象征着舒适和安宁,九曲溪流则暗示了生活的变幻和曲折,让人沐浴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获得心灵的舒展。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词语描绘景物,抒发了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对纯正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红尘世界的疲倦和对从容自在、恬静生活的期待。

诗词推荐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此诗为张耒作。?天将刬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维时六骥足,绩与英卫陪。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相随怀诏下天阍,一锁南宫隔几旬。玉麈清谈消永日,金◇美酒惜余春。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犹是人间好时节,归休过我莫辞频。

天留遗迹鉴兴亡,出郭伤心见此塘。废苑无萤秋寂寂,坏陵有树月苍苍。绿凄霜重摧荷盖,紫怯波寒褪芰裳。唤醒锦帆当日梦,一声水调隔云长。

幽鸟时一啼,前峰晚来翠。人语惨澹中,复向烟雨外。

山断水茫茫,洛人西路长。笙歌留远棹,风雨寄华堂。红壁耿秋烛,翠帘凝晓香。谁堪从此去,云树满陵阳。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任地从天景孰真,何须向北定三辰。天涯未遇蜃楼市,仙峤偏多采药人。分手传资每歧路,知心讲道更情亲。离亭信宿梅花驿,只恐霏霏雨雪频。

记得秋风此削瓜,偶遗子亦自成花。生生造化无终极,但有根芽未可涯。

竹梧满秋庭,萧萧凉气早。孤灯照跏趺,高僧坐来晓。风清鹤梦醒,云淡钟声杳。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

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天碧绡帱障铁牛,廛居烦促远林丘。赫炎炽景烘炀灶,怅望金飚玉露秋。

客如我亦未为俗,着我於中何忝渠。若作春阴愁又绝,蕙花香冷雨疏疏。

一樽绿酒与君同,且喜荷香送晚风。四座尽倾谈柄白,满筵不用舞裙红。

欹檐积雨苔生瓦,陋巷人稀泥及门。坡下牛羊来远墅,舍旁麻◇接荒村。

宦情都漠漠,愁思正悠悠。黄叶白苹渚,清风明月楼。归欤想彭泽,老矣欠菟裘。行止君休问,吾生不击舟。

马系扬雄宅,门过孟母邻。升堂予独拜,同井子兼亲。万卷先生富,千金旧产贫。早将安稳字,去慰杏园春。

午过青山流,扬鞭入洞霄。旁观昔隐迹,信步冷泉桥。玉简金龙古,仙风道古饶。小轩曾寄宿,秋雨闹芭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