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尹字(颋幼年,有京兆尹过父瑰命咏尹字)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作品评述

咏尹字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译文:
颋年幼时,曾看到一个丑陋的人虽然有足,但没有完整的甲壳保护全身。
看见你没有嘴巴,我知道你是年幼的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年幼时看到一个丑陋的人,通过观察他身体的不完整之处,作者表达了对阳春白雪这一美好形象的向往。同时,作者在诗中也反思了自己的年幼与无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真相和自己的成长过程。诗中的丑陋人影射着社会中常见的贫穷、残疾等不幸遭遇,而作者通过他自己的观察,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表达了对更美好的向往。此外,诗中还有着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年幼的作者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不完善,这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整首诗简洁而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思考意义。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山为水精宫,藉花无尘埃。吟狂岳似动,笔落天琼瑰。伊余自乐道,不论才不才。有时鬼笑两三声,疑是大谢小谢李白来。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江山侍行迈,长幼出嚣尘。握手想千古,此心能几人。风光满长陌,草色傍征轮。日夕望荆楚,莺鸣芳杜新。渔烟月下浅,花屿水中春。点翰遥相忆,含情向白蘋.

滇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见梅。辍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兴雪中开。

卧痾传句宠称觥,归序仍能腹稿成。十日死生逢绝笔,万流依倚失长城。乱离残客原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留咏荆轲一楼影,哀迎终古海涛声。

为邪自不关。

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彼劳者子,喧卑是

六月因山葬,三年率土哀。风云金殿暗,雾露石门开。羽卫环神岳,衣冠返帝台。悲凉九虞礼,不见大安回。

相逢邂逅不相期,又是江湖一段奇。我辈恨生南渡后,道人啸出北征诗。百年岁月心虽老,万晨江山梦已驰。细阅行程更相问,河情久说水涟漪。

家家山色对春湖,日日春风听鹧鸪。门前杨柳藏鱼市,屋上梅花当地租。

相逢一笑记临安,倒指今逾二十年。别后每思论旧事,朝来忽报启新阡。莅官凛凛风犹在,居里恂恂誉更传。遥想武陵溪上路,送车千两一潸然。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迢递铜梁道,凝严青锁闱。负书当日去,鸣玉此时归。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临邛不足并,荣耀古今稀。

旧岁书犹至汉阳,新年梦已隔瞿唐。西人久苦供军费,南士专营出峡装。尘暗三边途尚梗,身游万里鬓应苍。蜀山闻说多仙者,试为余求辟谷方。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平生志业独相知,早结云山老去期。初作学官常共宿,晚登朝列暂同时。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今日春风花满宅,入门行哭见灵帷。

天寒昏无日,故乡不可思。访旧半为鬼,惨惨中肠悲。

人行沌品三程路,蝉作阳关第四声。待到日夕蝉歇处,无端促织替渠鸣。

岁欲膏吾车,老眼不识路。弟妹今何之,萧萧白发暮。

流来一水截人寰,虹背秋寒十二阑。白鹤飞边人影绝,天风吹佩玉珊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