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赠讲僧》
拼音和注音
wú shī néng yǎn fǎ , wǎng wǎng luò tiān hu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往往:(副)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近]经常。[反]偶尔。
天花:1.一种烈性传染病。佛教用语,“天界仙花”。3.玉米的雄花。4.建筑名词,遮蔽梁以上的部位。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吾师能演法,往往落天花。
谛听来何处,筌蹄付作家。
三□翻贝叶,双树拂袈裟。
早晚离言说,空潭有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