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守仁的《无题》
拼音和注音
yán tóu yǒu shí rén , wèi wǒ xià lín x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嶙峋:1.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的山峦。2.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3.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傲骨~。
石人: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原诗
岩头有石人,为我下嶙峋。
脚踏破履五十两,身披旧衲四十斤。
任重致远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刚身。
夜寒双虎与温足,雨后秃龙来伴宿。
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夜来拾得遇寒山,翠竹黄花好共看。
同来问我安心法,还解将心与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