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从事,从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作品评述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从事,从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离开徐州前往南京的情景和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他在诗中观察自然景色,感叹岁月的流转以及人事的反复。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深思之情描绘了他离开徐州、前往南京的旅途。诗人通过描写南京的自然景色,如成熟的麦田和樱桃树,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他将过去和现在相对照,以此反思岁月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青衫老从事"指的是自己在官场中度过的岁月,"从稳生髀肉"表示他逐渐变得年老和臃肿。"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和官位的更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农田生活的向往,他已经决定回归田园生活,过上平静的田舍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语言,使诗词更加生动鲜活。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清朝无事谏书疏,窃禄经年卧直庐。惆怅平生不如梦,春来三度到溪居。

残蟾落,晓钟鸣,羽化觉身轻。乍无春睡有馀酲,杏苑雪初晴紫陌长,襟袖冷,不是人间风景。回看尘土似前生,休羡谷中莺。金门晓,玉京春,骏马骤轻尘。桦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九陌喧,千户启,满袖桂香风细。杏园欢宴曲江滨,自此占芳辰。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

鬼方生猃狁,时寇卢龙营。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天星下文阁,简师临我城。三陌观勇夫,五饵谋长缨。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太华色莽苍,清渭风交横。胡马悲雨雪,诗人歌旆旌。阏氏为女奴,单于作边氓。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

同欢一宵间,平生万事足。想得唐明皇。畅哉畅哉福。

楼前芳草碧盈盈,付与幽禽自在鸣。堤上马驮红粉过,湖中人载画船行。日长燕子语偏好,风暖杨花体又轻。何限才情被花恼,独教书记得狂名。

破烟飞鹭不排行,林外青山閟晓光。村犬吠人循岸走,见成诗句省思量。

不愁儿足冻,第恐母心伤。所以子范子,惟弹一履霜。

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

春欲尽,景仍长,满园花正黄。粉翅两悠飏,翩翩过短墙鲜飙暖,牵游伴,飞去立残芳。无语对萧娘,舞衫沉麝香。

水光连夜白,雪意共云低。

我携白玉壶,招邀黄山客。三年隔阔此登堂,笑我当时欠情别。腰间锦带解龙泉,手持素扇秋月圆。酒酣把扇求挥翰,扇上昔有张生所画南归之彩船。风林飒沓坠霜露,烟涛微茫起汀鹭。去者不去送者留,立向沙头如有诉。我心把玩未肯休,恍惚欲动离人忧。莫忧旧离乐新会,还见新会成离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处士前身自水仙,天教清句纪山川。即今秋菊寒泉意,双鹤飞来若个边。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前飞暮雨,梁上下轻尘。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策杖西行路曲斜,一溪春水野人家。武陵胜处今何在,不问桃源问落花。

云外千峰秀,目前双涧清。若作如是会,永劫受沉沦。

朝朝相似,日日一般。见面受用,千难万难。因思临济掌黄檗,何以华亭把钓竿。

官舻客艑满淮汴,车驰马聚无闲时。岂有余力事栋宇,後园荒草长离离。朱侯下车百职举,亦治宴豆频游嬉。梁冠爵弁各得礼,道路溢誉亡高卑。因隙作堂名四照,虚光转纳娥与羲。面面悬窗夹花药,春英秋蕊冬竹枝。射堋宽阔习武事,镜沼清浅吹文漪。侯之此意宁自乐,夷情劳士俱忘疲。

幽人山水心,独向新安去,应为一丝风,元非钓名具。浪高滩七里,片石还如故。

映水芙蓉簇绛霞,水边开宴坐临花。秋娘老去风流尽,系臂犹悬一缕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