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燕歌行(其一)》
拼音和注音
qiū fēng xiāo sè chuī wǒ shang , xī shuài liáo liáo tí wǒ chu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瑟:(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形容景色凄凉。[近]萧条。
秋风:1.秋季的风。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3.蟋蟀的别名。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寥寥:(形)非常稀少:~可数|~无几|行人~。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