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云际寺(一作游少华山甘露寺)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作品评述

游华山云际寺(一作游少华山甘露寺)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中文译文:
我游览了位于华山云际的寺庙(也有一说是甘露寺)。

这座寺庙位于少华山的中峰,秋高时节,众多景物都归于宁静。
这里的地势与秦塞相连,河水隔开了晋山微不足道的山势。
晚上,木蝉相应鸣叫,寒气中,大雁齐飞。
我情不自禁地留恋这些岩石,只恐怕再也无缘再来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华山上的寺庙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游览感受和离愁别绪。

诗中描述了寺庙所在的少华山中峰,描绘了秋高时节寺庙周围的景色恢宏壮丽。地处秦塞,与秦境毗连;河水分隔,与晋山相望。将华山与秦晋两地连结起来,形成了一种地理意象。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晚间的景象,木蝉的叫声与凉爽的天气相互呼应,也描绘了大雁飞翔的场景。这些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清凉的感觉,与华山的山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和华山的深深眷念之情,殷勤地将这些印象记在了岩石上,怕自己再也无法重回。

整首诗以清秀的山水和寺庙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他游览华山时的感受,以及对这片山川的思恋之情。诗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景色的沉浸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作者介绍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诗词推荐

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閒。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高蹈槐梢与柳阴,争鸣直到日西沉。初无识见偏容喙,不读诗书却好吟。风露细餐虽足饱,山林为计更宜深。所谈幸尔非人事,逆耳从来欠赏音。

惊风吹鸿鹄,一举仪天衢。劲翮自肃肃,弱羽犹区区。时於蒿艾间,得粒鸣相呼。永愧燕雀情,我岂不足欤。鹏运与鸥没,远近各有图。方当绝四海,安敢怀此都。

酒醴维醹,肴核维旅。吹笙鼓篁,和乐且孺。式序在位,以速诸父。

喜逢新岁带春回,四老过从贺泰来。君若燕毛分次第,我当鹤发领徘徊。忺怀爵跃空相望,弱脚蹒跚阻一陪。传语诸贤任抛外,百年夫妇自衔杯。

异井甘如醴,深仁远未涯。气寒堪破暑,源净自蠲邪。修绠悬冰甃,新桐荫玉沙。带星凝晓露,拂雾涌秋华。绿溢涵千仞,清泠饮万家。何能葛洪宅,终日闭烟霞。

多生绮语磨不尽。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寺节暂能忙。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长安长乐古来坡,新创离亭景致多,从此祖筵休别唱,记中自有断肠歌。

积潦池新涨,颓垣址旧高。怒蛙横饱腹,斗雀堕轻毛。碧瘦三棱草,红鲜百叶桃。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

游鳞羁羽凭浮沉,老大凄然感岁阴。风底波纹生别浦,雨馀山影出疏林。残年不足偿多病,万事宁须付有心。满眼黄花一杯酒,怆怀元弗为听砧。

五十之年又过三,依然白发照青衫。年来大起山林兴,任达从教笑阮咸。

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阿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

无尘明镜太玲珑,匣向周遭紫翠中。地有仙家云母石,天然上界水晶宫。通宵如昼溪头月,盛夏回秋竹罅风。万斛客愁都盪尽,一杯圣画栏东。

浊热不成睡,起看宵过中。繁星珠结网,片月玉为弓。赋鹊情何有,驱蚊计颇穷。犹欣汤浴后,肤受绿蘋风。

青士何年下大荒,羽仪禁省立如墙。锦绷半脱娟娟玉,粉节新涂拂拂霜。带雨小酣三日後,出林忽喜一梢长。今年秋闰防多暑,剩供先生格外凉。

贺老秋来忆鉴湖,荷花杨柳正扶疏。西过钱塘见王宰,东门今少种瓜图。

沙雨初干巾褐轻,独披衰蔓步高城。天晴海上峰峦出,野暗人家灯火明。归鸟各寻芳树去,夕阳微照远村耕。登楼已恨荆州远,况复安仁白发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