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兄书事三首

功名於我实何多,只为浮华未浩歌。
两月病痁诚已甚,半头白发似无何。
诏惟选吁将从众,学贵师心在匪他。
当世闻人知不少,片言敢谓众难过。

作品评述

诗词:《和二兄书事三首》

功名於我实何多,
只为浮华未浩歌。
两月病痁诚已甚,
半头白发似无何。

这首诗以表达作者对功名的思考为主题。诗中,作者感叹自己的功名成就似乎并不多,只是因为追求虚浮的世俗享受而没有歌颂浩大的事业。他描述自己病痛缠身已有两个月之久,而此时他头上的白发已经相当多了。这种沉思和自省,使得他对功名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诏惟选吁将从众,
学贵师心在匪他。
当世闻人知不少,
片言敢谓众难过。

接下来的几句诗,作者提到了朝廷的选拔制度。他指出,朝廷只是迎合大众的期望,从众意识很强。学习成为一种追求,但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真实追求,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才华出众的人,但他们的真实价值往往被众人所忽视。作者敢于以片言之词来表达这种难以逾越的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功名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对功名的虚妄和追逐虚荣的社会价值表示怀疑,并表达了对于追求真实自我的呼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一曲长歌行路难,昏鸦归尽倚阑干。不知楚水巴山地,更有高楼鸟外看。

使君居处好,在郭却如村。屋带园林胜,门无市井喧。蛰龙将变化,雏凤亦腾鶱。客里苦无暇,相从听雅言。

晓月千重树,春烟十里溪。过来还过去,此路不知迷。

跨江半壁阅千帆,虎在深山龙在潭。当日本为南制北,如今翻被北持南。眼前风景异山河,无柰诸君笑语何。坐上有人正愁绝,胡儿便道是偻儸。

断巘渌溪边,危亭翠壁前。轩窗谁是客,诗酒自称仙。远壑春藏雨,长波昼起烟。吏人休报事,高兴正陶然。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玉函捧上五云堆,着意通幽此一回。三十年来增怅望,更无人上望仙台。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池塘春草妙难寻,泥落空梁苦用心。若比大江流日夜,哀丝豪竹在知音。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蛾翠敛时闻燕语,泪珠弹处见鸿归。多情妾似风花乱,薄幸郎如露草曦。

遥知道侣谈玄次,又是文交丽事时。虽是寒轻云重日,也留花簟待徐摛。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适意极春日,南台披薜萝。花光晴漾漾,山色昼峨峨。湘水美人远,信陵豪客多。唯凭一瓢酒,弹瑟纵高歌。

六月玉泉来看鱼,湖头雨过尽芙蕖。芙蕖花开郎更远,玉泉鱼少亦无书。

幸蜀奔波为禄儿,闻铃夜雨有馀悲。青阳一夕难高寝,黼幄千官减盛仪。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闲。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