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

阖闾葬日劳人力,嬴政穿来役鬼功。
澄碧尚疑神物在,等闲雷雨起潭中。

作品评述

诗词《剑池》是唐代诗人李岘所作,描绘了阖闾葬日、嬴政穿来、神物出现以及雷雨起潭的景象。

中文译文:
阖闾葬日劳人力,
嬴政穿来役鬼功。
澄碧尚疑神物在,
等闲雷雨起潭中。

诗意:
《剑池》揭示了阖闾葬日的故事,嬴政(即秦始皇)来到剑池,展示了他的强大力量。剑池水澄碧如玉,仍在怀疑是否隐藏着神物。然而,不经意间雷雨突起,潭中一片波涛汹涌。

赏析:
《剑池》以唐代特有的超现实手法,通过具体景象来表达深沉的思想。诗中的剑池象征着古代神仙传说中的仙境,葬日的阖闾和嬴政,象征着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威严。作者以眼前之景推测神物的存在,表现出对神秘力量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通过突然发生的雷雨,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整首诗以浓郁的想象力和意境,展示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思想风格。

作者介绍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58岁。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诏令上临烟阁。

李岘的生平

祖荫出仕

  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少年时就十分有政治才干。李岘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跟大智禅师学习佛法,志向远大、刻苦修行,禅师告诉他:“你应该为国家尽力,缘分不在此处。

  李岘父亲李祎军功卓著,因此依靠祖上的功勋,李岘从左骁卫兵曹做起,后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直至多次担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文明,破格提升为万年令、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召入任金吾将军,升任将作监,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玄宗每年都去温汤临幸,所过之处都大肆进贡珍玩以向皇帝献媚,只有李岘不献珍玩,皇帝以为他与众不同。杨国忠派人骞昂、何盈揭发安禄山造反的阴谋,让京城的官捕搜查他的府邸,搜到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谋反的证据,将他们勒死。安禄山发怒,上书为自己辩解,皇帝害怕发生事变,将李岘贬为零陵太守出京,并兼任御史中,丞荆州等五道副元帅、采访使。天宝十三年(754年),长安阴雨连绵六十几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因此出任长沙太守。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永王当时任江陵大都督,暂时授予李岘为长史。

贤相决事

  至德初年(756年),肃宗朝致力于收求杰出的人才,以肃清祸难,李岘被召见于皇帝在外驻停的地方,肃宗下诏,拜李岘为扶风太守,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不久改为凤翔太守又兼御史中丞,当时皇帝驾临,知侧近兵马粮料,加授尚书左丞,仍然管理凤翔县的事物。等到皇帝回到京城,改授他为礼部尚书,下制说:“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李岘,为军队提供粮饷周到丰厚,开创事业取得成就,可任命为光禄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

  李岘有兄长李峘、李峄。李峘跟随太上皇李隆基,李岘在灵武拥戴肃宗,因为爵官一样高,同时都是御史大夫,一起处理御史台的公务,又在一张制文下封国公,而李峄是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都住在长兴里的府邸,门前列三戟以示尊荣。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下制说:“李岘在朝中德高望重,在宗室里又是忠诚之臣,可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当时的宰相还有吕諲、李揆、第五琦等人,但李岘名望最高,所以军国大事,诸公不敢多言,都由李岘决断,吕諲等人对此都有怨恨。

制衡阉党

  起初,宦官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暗中派官员打听民间的是非,称为察事。忠诚善良的人遭到诬陷的接连不断,有事申诉,朝中个官署不敢违抗。御史台、大理寺关押的重要犯人,还未审讯审判结束,讼词就被追到银台,不问罪行轻重,一时全部释放,无人敢于违背。他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皇帝颁下制敕,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戴在自己身上。即使有敕书,需要李辅国签署,然后才能施行。

  等到李岘为相时,在皇帝面前磕头直言李辅国乱政专权,皇帝于是醒悟,赏识李岘的正直,革除了这些弊端。李辅国因此辞去行军司马,请求任原官,察事等被停止;此后诏书不由中书省而发出,李岘必重新审查。

  李岘对抗宦官专权,将敕文发制权重新收归中书省,李辅国由此深恨李岘。

直谏罢相

  凤翔七马坊的押官,起先行盗贼举动,抢劫平民,州县官衙不能制止,被天兴县令知捕贼谢夷甫擒获处决。他的妻子告状为夫伸冤。李辅国从前曾担任飞龙使,偏私其人,为他上诉,下诏监察御史孙蓥审理这个案子。蓥开始判决谢夷甫无罪。他的妻子又来上诉,下诏令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三司审问,三司审讯的结果与孙蓥相同。

  他的妻子申诉不已,下诏令侍御史毛若虚再次审问,若虚判谢夷甫有罪,又说崔伯阳三人徇私,没有依据事实判决。崔伯阳大怒,派人去召见毛若虚,话不投机。崔伯阳想上奏此事,毛若虚已经先骑马觐见,向肃宗告急,皇帝说:“我知道了,卿出去吧。”毛若虚说:“臣出去就要死了。”皇帝因此留他在帘内。过了一会,崔伯阳来到,肃宗询问,崔伯阳极力说毛若虚顺从权幸意旨,附会宦官。皇帝发怒,将他斥责而出。

  崔伯阳被贬端州高要尉,权献被贬为郴州桂阳尉,凤翔尹严向及李晔都被贬到岭下做一名县尉,孙蓥被除去名籍长期流放播州。李岘认为几人都没有罪,处罚太重,想为他们说理,于是上奏:“如果毛若虚奉迎权贵意旨滥用刑罚,违犯国家法律,陛下如果相信他的判决,是不相信御史台。”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李岘出京为蜀州刺史,再次出任江陵并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当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宫应对,皇帝说:“李岘想专权吗?为什么说信任毛若虚就是不信任御史台?已下令贬他做蜀州刺史,朕还觉得处罚太轻了。”韩择木回答:“李岘说话直率,不是想专权。陛下宽恕他,只会增加圣上的德行。”

代宗复相

  代宗即位,征招李岘为荆南节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又召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时逢皇帝驾临陕州,李岘从商州山路赶赴皇帝所在。回到京师,拜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见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至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为宰相,下令撤去榻床,上奏请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者的人才,不限人数。

公正执法

  刚收复东京时,讨论如何处置接收叛贼官职的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奉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请求全部处死;皇帝也意欲严惩以警戒天下,打算听从崔器的意见。

  当时李岘为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从犯,情节有轻重,如果一概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又不符合国家允许自新的法典。再说羯胡扰乱纲常,无人不收到凌辱,二京全部陷落,天子流亡南方,人人各故性命,礼教败坏。有的是陛下亲戚,有的是勋旧子孙,如果全部处以极刑,恐怕违背仁爱宽容的本意。古代贤明的君主用刑,只是杀掉首恶,胁从不问。何况河北残余的敌人尚未平定,官吏多被贼人拘限,如果能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是为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敢改过自新归顺国家?困兽尚且斗争,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识大体,不知道变通。朝廷争议了数日,才听从了李岘所奏,全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

  因为他能预料政敌动向、决定大事都如此准确,竟被宦官所排挤,免去知政事,为太子詹事,并充任江南西道勾当铸钱使。不久升任吏部尚书,知江淮举选,在洪州设置考场,并担任劝农宣慰使。第二年,改任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永泰二年(766年)七月因病逝世,时年五十八岁。

宣宗图阁

  大中元年(847年),宣宗诏令李岘等三十七人画像,续图临烟阁。

擢拔人才

  李岘慧眼如炬,提携后进,选拔英才,最为著名者,当以李栖筠[17]为首。李栖筠之子是为李吉甫,其孙更是著名的李德裕。李岘为太守时,李栖筠调动为冠氏主簿,两人遂成布衣之交[18];后来李岘为御史大夫,李栖筠为详理判官,二人位上下级,同心同德,李岘对其爱护有加,两唐书皆有记载[19-20]。

  除此之外,李岘擢选的另一位名士是赵郡李华,荐其为检校吏部员外郎[21-22],两唐书亦多有记载。李岘去世后,以文而名的李华为其生平作传。

李岘的家庭成员

夫人

  河南独孤峻,独孤思贞之孙,独孤籍之女,唐玄宗信成公主驸马独孤明的姐妹。[23-24] 

子女

  子:大理司直李孝孙

  女:孤女范阳卢浩妻

诗词推荐

又向吴兴去,江湖风雪天。莱衣归戏采,俭幕看依莲。伉直不随世,低徊今有年。谁将华阴土,一为拭龙泉。

名山隔风雨,几度梦空驰。谷口重来路,云根旧别时。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欲问还丹事,林深鹤已知。

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孤城夕对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明镜不须生白发,风沙自解老红颜。

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翦。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尘情已倦。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路恶惟沙碛,山回忽市廛。楼台明晚照,花竹暝寒烟。生事知无警,欢声验有年。犹嫌武陵遇,不载割淮鲜。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溪遶层峦路遶溪,飞梁相接挂晴霓。山川王气今何有,岩谷灵踪昔未跻。十里松篁参羽仗,半天楼阁倚云梯。胜游欲尽无穷目,未到桃源客已迷。

海边游子日思归,新句劳君更置规。莫问人间多贝锦,正如天上有参旗。寄书只欲凭黄耳,去路谁能畏赤眉。定与故巢猿鹤老,此生无愧北山移。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散步闲扶短杖,正襟危坐高冈。一回眺望一牵肠。数间新草舍,几段旧宫墙。何处鸡声断续,无边夕照辉煌。乱山衰草下牛羊。教人争不恨,故国太荒凉。

飞阁凌云翠,幽寻一径微。峰峦长竞秀,烟水莽相围。景色尘嚣外,诗情领略归。标题属大手,价重胜留衣。

桑苎翁家次近居,人烟沙竹自成墟。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唯防雨湿书。贫为湖田长半没,拙因世事本多疏。当时亦有求名意,自喜年来渐已除。

林花飞片片,香归衔泥燕。闭合和春风,还寻蔚宗传。

德劭年高冠里闾,庆余犹及魏公舒。似闻白鹤归华表,应有青刍奠故庐。帝梦漫惊虞涧筑,史占空叹渭滨渔。泫然东望无从弟,莫厕邦人会葬车。

招手晴云豁,妙高峰顶头。竹舆摇午梦,茗碗唤春愁。俎豆罗千嶂,虚空起一沤。危栏闲徙倚,万象入冥搜。

侨寓江城意岂疎,得亲仙李似南舒。高门带佩昭寰宇,一代勋庸切太虚。相业自应求的子,老成宜复被亲除。中兴文物须名世,会见金珂下直庐。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树影兴馀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殷勤为唱玄中曲,涧水相知音韵足。唯有伯牙欲露机,断弦深意无人续。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天高云卷绿罗低,一点君山碍人眼。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西南东北竞无际,直疑侵断青天涯。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沈。贾生憔悴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