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作品评述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榆荚车前盖地皮,
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
纵使春归可得知。

译文:
榆荚掉在车前盖上,
蔷薇蘸水穿过篱笆。
马蹄不曾踏入朱门,
即使春天归来也可知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场景,通过描述景物展现了作者韩愈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诗中的榆荚和蔷薇等自然元素代表着平凡的庶民生活,而朱门则象征着权贵阶层的高门大户。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阶层分化和人情冷漠的不满。

赏析:
1.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榆荚和蔷薇与朱门之间的差距,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之间的差异。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

2. 自然意象:榆荚和蔷薇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它们具有韵律感和生命力,与朱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自然意象使诗词更加具体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 隐喻手法:诗句中的“马蹄无入朱门迹”以及“纵使春归可得知”是隐喻的表达。马蹄无法踏入朱门,暗喻了普通百姓无法进入权贵阶层的现实。而纵使春天回来,也不会改变这种现状,意味着社会的不公和不变。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庶民生活的关怀。它呼应了韩愈的主张,主张以文学批判社会,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并呼吁社会公正和平等。

诗词推荐

湖岸见亭馆,谁家长锁门。主人宁好事,渌水但名园。借我安茅屋,容君共酒樽。风波正奔走,独立望江村。

三召三逐去之,老眼已不识路。偶然得个渔家,此是桃溪西渡。

囷踬真成失水螭,震雷惊起在何时。而今且向书窗下,夜对寒灯读楚词。

后生如蝟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忽似再生萧德藻,已应突过李之仪。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精刮洁磨犹未已,直须陶谢与同时。

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遂使世间多感客,至今哀怨水东流。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不堪离乱后,重别旧交游。到处无青眼,归家空白头。风霜秋一叶,山水暮多愁。后会知何日,临溪泪欲流。

和均玉管,政协璿衡。四序资始,万物含生。皇献允洽,至德惟明。为民祈福,克致精诚。

共叹昆冈火,谁知玉自分。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真籙终年秘,空歌偶得闻。应怜霸陵上,衰病故将军。

风到秋宵特地凉,卧看斜月半侵床。来寒往暑谁能问,归燕宾鸿各自忙。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齐女幽忧后,幽时兴咏中。晓寒初饮露,夕燥正含风。翼若裁绡薄,心如鼓橐空。貂冠如见用,清白励王公。

天台峻极横海滨,金庭紫洞多真人。先生舍道心照邻,上有羲轩为逸民。玉韫深山珠在水,圆折如虹难自晦。万乘知名欲见之,来谒西清频召对。亭亭孤云本无心,琅琅仙骨时所钦。牢让赐金兼好爵,俄辞尧阙复丘林。事载缇紬诚可贵,迹寄烟霞愈无累。还同麟凤遇皇明,暂出岩扃作祥瑞。

九霞凝标倚霄极,尔时师在云岩侧。坐中不起见诸方,满祴天香嗅薝蔔。

援手遗嫠难,酬心乐泮恩。凄凉投辖井,慨叹给孤园。艺槚平居近,攀松永慕敦。流年驹过隙,不辱付诸昆。

少日急名翰墨场,只今扶杖送斜阳。青青草木浮元气,渺渺山河接故乡。作吏不妨三折臂,搜诗空费九回肠。子房与我同羁旅,世事千般酒一觞。

苍苍虽莫测,诚意俯能回。屐草穿云去,炉香带雨来。神龙如有喜,旱魃不成显。四野车声歇,欢声谷似雷。

咸雍山河互王霸,泾渭为隍城堑华。曲江台沼备豫游,秪与画师供入画。长安城西山万重,昆明烟浪绕新宫。新蒲细柳春风里,万户千门佳气中。我生不及开元时,犹喜此图今见之。苍莽烟绡横短幅,眼中终南倒溪渌。倾城士女巷无人,三月三时曲江曲。老稚妍媸贱或贵,来者携壶归者醉。

起晚慵妆立小楼,杜鹃声里万红休。侬愁未逐春酲解,飞尽杨花不举头。

曾宴琼林烂熳红,宝津楼下看春风。今朝忽向君家见,犹忆当年醉眼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