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王令的《蜣螂》
拼音和注音
rǎo rǎo qiāng láng bù zú píng , qū qū zhǐ zhú fèn wán x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区区:(形)数量少;不重要:~小事。②(名)旧时自称的谦辞:~之见。
扰扰:(书)(形)形容纷乱。
蜣螂:昆虫,全身黑色,胸部和脚有黑褐色的长毛,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有的地区叫屎壳郎。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原诗
扰扰蜣螂不足评,区区只逐粪丸行。
若乘饮露嘶风便,又作人间第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