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金殿里,犹献辟兵符。

作品评述

《句》

王曾

如何金殿里,犹献辟兵符。

中文译文:

我竟无法理解,在皇宫金殿里,为何还要奉献辟兵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曾所写,他是中国宋代的一位文人。

诗中描述了作者对权力和战争的思考和疑问。他发出了一个关于权谋和战争的质疑:在宫殿的金阙之内,为什么还需要献上辟兵符呢?

这句话本身很简短,但却包含了深深的思考。诗人反思权力和战争的本质,暗示了权力的虚伪和战争的残酷。他质疑这些被视作神圣的权力和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封建社会中权力与战争的批判,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和思考。通过反思的方式,作者呼吁人们深思权力与战争的本质,并探讨更和平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思想,他的思考和质疑具有普世的意义,超越了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使这首诗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介绍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爲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入翰林爲学士。天禧四年(一○二○)擢爲中书侍郎。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改门下侍郎。景祐元年(一○三四)迁枢密使。二年拜右僕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謚文正。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七首。

诗词推荐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自君之出矣,心意远相随。拆破唐人绢,经经是双丝。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知君冰鉴照人寒,我相儒酸未足观。东甬从来多俊秀,为烦著眼细寻看。

疲马日投北,间关意若何。星霜催短鬓,风雨渡长河。远道逢人少,归心入梦多。未能逃世网,微尚竟蹉跎。

护额锦裁帕,扶腰珠络衣。几回呼使进,尽日醉言归。径古梅成荫,堂深桂合围。重来无复拜,春色黯斜晖。

叠送香罗浅色衣,著来春色入书帷。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献岁在商州,依然想旧游。前年捧玉册,此日对珠旒。御酒尧樽畔,仙韶舜殿头。自惭非贾傅,宣室讵重求。

祝融南去万重云,清啸无因更一闻。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肠断忆同群。

绿发监州丹府归,还家乐事我先知。群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觞初见时。黄卷新书芸委积,青山旧路菊离披。亨衢自有横飞势,便到西垣视训辞。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嚥。

攫祭乌鸦噪晚田,草芽新染绿如烟。墓头寂寂虫鸣急,惟有春风舞纸钱。

岸柳依依拖金缕。是我朝来别处。惟有多情絮。故来衣上留人住。两眼啼红空弹与。未见桃花又去。一片征帆举。断肠遥指苕溪路。

稿砧不寄大刀头,化作峰头石也愁。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

破故纸,缀袄可防风。坐卧不愁寒水石,雪中敢采麦门冬。从此得苁蓉。浪荡子,常有自然铜。鼎内朱砂烹炼就,天仙子入白云中。蝉壳显山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