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人前呈颜色,天工罚取不教香。

作品评述

只为别人面前呈上颜色,天工惩罚取不教香。

作者介绍

王居安(约1167~1232),字简卿、资道,原籍方岩(今属温岭),定居黄岩县城岩魁坊(今郏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甲科第三名。

王居安的生平

  任徽州推官10年,后任江东提刑使,国子正太学博士,著作郎兼国史馆实录院编修官。绍熙五年(1194),宗室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相互倾轧,王投靠主和派右丞相赵汝愚,次年赵罢相,韩发动“开禧北伐”,王居安上疏阻止。北伐失败,又上诛韩之疏,参与主降派史弥远等,勾结杨后,杀害韩及主战派,升为工部侍郎,又为因反韩被谪的吕祖俭、吕祖泰明冤。

  嘉定二年(1209),王居安进谏史弥远专权,被御史中丞雷孝友弹劾越职而罢官,次年复职。后任太平知州,提点浙西刑狱,隆兴知府。时农民起义不绝,王居安认为:“贼胜则民皆为贼,官军胜则贼皆为民。”主张利用起义军矛盾,“两虎斗於穴,吾可成卞庄之功。”嘉定四年,因直言触上,罢官闲居11年。嘉定十五年,复官工部侍郎。不久,以集英殿修撰提举玉隆宫,以宝谟阁待制知温州府。理宗年间,历任福州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等职。绍定十二年(1228),福建宁化盐民起义,左翼将军邓起兵败,王居安受命招抚成功。《宋史》评曰:“居安以书生於兵事,不学而能。”卒后赠少保。著有《方岩集》。

诗词推荐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呔,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1],东方须臾高知之。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车马门前住罕逢,春坊内允独相从。领垂素发惊潘岳,器负青云爱仲容。身世百年今有愧,功名万事近尤慵。不缘婚嫁须微禄,已拂红尘就赤松。

翠竹苍松贴屋牢,屋前径狭长蓬蒿。蒲团坐久侵肌薄,柏子焚来结气高。山雨湿蜗腥薜荔,野烟蔽鹊损樱桃。终期脱迹相从去,参取玄微学郑遨。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偶坐几回沈皓月,闲吟是处到残阳。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鞠育保让,母道备矣。密赞亲傅,德其至矣。彩服来朝,慈容有喜。既受鸿名,又多受祉。

千里欢谣处处同,使君遗爱信无穷。不容昏垫为民患,解转凶荒作岁丰。治行好书循吏传,清声无愧古人风。九重想已知名久,看即黄麻出禁中。

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相去关城近,何时更肯过。

一惊涂毒鼓,脱尔丧全躯。谁信髑髅上,重生颔下须。

雒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玄云障落日,早得数刻凉。寒泉洒门前,浴罢倚胡床。蝉声晚愈壮,藕花凋更香。啸咏忽已久,野色来苍苍。新月淡无辉,大星森有芒。水鸟亦归宿,飞鸣掠横塘。人生各有时,何至终身忙!抚髀三太息,坠露湿衣裳。

肃帝核玄玄,增封上配天。端居长礼斗,秘祝总祈年。皂纛宫娥绣,青辞国史编。星冠南乡拜,鹤盖绕龙涎。

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

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嵘。天生天杀岂天怒,忍使朝朝喂猛虎。关东驿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张彦雄特制残暴,见之叱起如叱羊。鸣弦霹雳越幽阻,往往依林犹抵拒。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忠良效顺势亦然,一剑猜狂敢轻动。

曹娥江主婆娑住。五月五水面迎父。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夏侯瞒智肖杨修,强说不多来去。怕文章泄漏风光,谜语到难开口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