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作品评述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译文:《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古代的尧、舜、禹,留下了众多典范智谋。
圣皇东巡狩,特意经过了这个城市。
楼观密密麻麻,河山曲折盘绕。
思念祖先的功业,继承文武的图景。

尚德之道无处不在,眺望风景更为深信。
何如在汾水畔,听箫鼓赏游娱乐。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苏颋为了应制圣制而写的,表达了对尧、舜、禹等古代圣人的敬仰,并向皇帝展现了城市的美景以及对祖先事业的怀念。诗中强调尚德之道,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乐观的态度。最后一句提到了汾水畔的箫鼓和游乐之事,给人一种欢乐轻松的情境感。整首诗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豪放风度。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秋明河汉外,月近南斗旁。

霜砧声急。潇潇疏雨梧桐湿。无言独倚阑干立。帘卷黄昏,一阵西风入。年时画阁佳宾集。玉人檀板当筵执。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

鹤唳蒹葭晓,中流见楚城。浪清风乍息,山白月犹明。废路开荒木,归人种古营。悬闻正讹俗,邴曼更知名。

清绝东湖旧看诗,夜窗风味许谁知。眼花头白今憔悴,不似向来灯下时。

隆冬都门归,偃息殊未尝。搔头不知痒,心事但荒荒。频年借人居,主者来在堂。飘然十五口,露处悲风霜。而予行无从,宁知弃不将。安巢燕飞来,定穴鱼蛰藏。天地非不宽,一身信难量。扰扰复扰扰,天子诛黠羌。区区复区区,早饭炊绝粮。庭闱蜕骨久,兄弟糊口忙。亲戚亦岂无,所过

削迹松陵华寓。藏密白云深处。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未到牡丹春未好,花开恰莫怨春迟。金沙玉板相扶拥,正是东君极盛时。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登临舍老眼,吊古得凄凉。故国自龙虎,高台无凤凰。浮云多改变,乔木见兴亡。往事浑休问,钟山又夕阳。

迢递前村深雪里。望断行云香细细。笛中宫里慕芳姿,怨曲啼妆长见泪。不会同心荣落易。冷艳翻随分岭水。有谁曾念陇头人,远寄江南春日意。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忆得初冬忘甲子,夜梦与师游破寺。明朝东望欲寄声,我在紫岩师锦水。空山行役偶相逢,物色看来与梦同。当时梦觉疑非梦,今日翻疑是梦中。

秋光清浅时,白露和烟岛。良哉观世音,全身入荒草。一镞破三关,低头何处讨。

蘋蘩礼著,黍稷诚微。音盈凤管,彩驻龙旂。洪歆式就,介福攸归。送乐有阕,灵驭遄飞。

梦痕犹并雪山浮,十九年余一掉头。又托漏舟迷死所,呼携丛稿塞横流。

妙契触目菩提,谁观达磨西归。只是老胡捏怪,好与三十竹篦。试问参方知不知,狂书早自落便宜。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